什麼運動中的精確射擊,什麼戰術規避動作,在又準又狠的炮火下麵根本就無法做出。步槍和機槍,打不穿敵軍的裝甲車。幾次組織肉彈攻擊,又在裝甲車周邊掩護步兵的火力打擊之下,還未等靠前就被打成了肉篩子。
步兵火力上大家都是半斤對八兩,誰也沒有比誰好到哪裏去。但是抗聯的戰術小組運用,卻遠遠的超過了日軍。在兩挺重機槍被炸毀之後,在重武器上抗聯占據的便宜更大。尤其是那幾輛成扇形部署的裝甲車,幾乎成了日軍突圍路線上最凶狠的攔路虎。
在投入戰場之後,抗聯的裝甲車並不向日軍陣型縱深突擊,隻在視線內的距離上,始終與日軍保持一段的距離。以兩輛裝甲車為一個火力單元,成四十五度角部署,不斷的以自身裝甲優勢以及火力壓製日軍,給身邊的步兵消滅敵軍創造戰機。
其機槍和直瞄火炮,打的是又準又狠。配合步兵的精確射擊,以及狙擊手的狙殺戰術,一層層的給日軍剝著皮。日軍第一批突圍的戰術小組,盡管距離拉的很開,但依舊全部被撂倒在突圍的半路上。後續的日軍梯隊,盡管不斷的發起突擊,卻依舊無法擺脫火力打擊。
盡管益子重雄調整了突圍戰術,不在集中突圍。其實他在抗聯的直瞄炮火外加迫擊炮的火力之下,也集結不起來部隊。但他的突圍行動,無論朝那個方向,卻都無法成功。他的部隊分成小組,人家也一樣以戰術小組的形勢對抗。
但是抗聯雖說將兵力,同樣采取以戰術小組行動的戰術。但之間的配合卻是相當的縝密,再加上任丘北門除了幾處墳地之外,一馬平川無則無擋的地形,將日軍所有的戰術企圖暴露無遺。
以及抗聯部署在縱深的大量狙擊手,采取遠距離精確狙擊的配合,讓日軍多路突圍的戰術,並未能夠持續多長時間直接歇了菜。非但未能突出去一個,自身在突圍行動之中,損失了剩餘兵力的一半還多。
其實要說戰術上和單兵作戰能力上,益子重雄的部下,並不比當麵的抗聯這個警衛營差。但是差就差在整個戰術的運用上,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以兩人戰術小組為建製的分散突圍,能突出去多少是多少的辦法。以這些日軍所受的訓練和自身的能力,以及當麵抗聯的兵力來說,無疑還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但關鍵的問題,也同樣出在這裏。當初這個新益子重雄挺進隊在訓練時候,隻注重了從兩人戰術小組到分隊,乃至所有的兵力在一起的協同作戰的戰術配合。但是卻沒有訓練過,以戰術小組形式突圍的戰術。
按照華北方麵軍組建這支部隊的思維方式來說,就隻有兩個字進攻,所以他們隻經過了進攻時候的各種戰術配合訓練。至於僅有的不多的撤退訓練,還是按照日軍慣用的小隊為建製,分散突圍的訓練。以戰術小組形勢的突圍,很抱歉根本就沒有訓練過。
也就是說,在取消了日軍慣用的撤退戰術,改為以戰術小組的形勢分散突圍。益子重雄的部下就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了,結果搞的自己給自己放了羊。犯了中國軍隊突圍時候慣有的毛病,自己把自己給搞散了架。
而且益子重雄下達的命令是分散突圍,各個戰術小組自行選擇突圍方向,並未給各個戰術小組指定突圍方向。當然他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給這麼多的戰術小組,一一指明突圍的路線和方向。
可他這麼一搞,日軍各個戰術小組原來配合有效的戰術,整個變成了各自為戰。各個戰術小組之間,原有的戰術配合都被打亂,難以形成一個有效的配合。所有的戰術小組在突圍的過程之中,基本上得不到友鄰部隊的配合。
最關鍵的是,按照之前製定的作戰計劃指明的撤退方向。各部日軍在選擇其他方向突圍全麵受挫之後,突圍的方向基本上都集中在東北與西北兩個方向。結果在相互基本上已經無配合的情況之下,倒是更給了抗聯阻擊部隊發揮火力的機會。
而日軍原有的配合體係被打亂,可抗聯的配合體係卻相當的完整。雖然也組成戰術小組應對,但是卻相互之間配合的異常縝密。各個戰術小組之間相互聯絡用的戰術手語,更是隻能相互喊叫,反倒是暴露了自己的日軍無法相比的。
一方配合默契,戰術運用流暢自如。並采取穩紮穩打,步步緊逼的戰術,不僅攔住了日軍突圍的路線,還逐步將日軍整個戰線不斷的在壓縮。一方自己把自己搞亂了陣腳,失去了幾乎所有的配合。戰鬥打到這裏,其實已經無太多的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