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誘餌(1 / 2)

隻是相對於想方設法為華北方麵軍,籌集援軍的大本營來說。此時已經抽光了所有的航空部、坦克、反坦克炮,百分之八十的重炮部隊,以及幾乎全部機動兵力的中國派遣軍,即便是傾盡全力擠出一些兵力,勉強抽調了四個步兵大隊之外,再也無力給岡村寧次與內山英太郎中將,抽調任何的援軍。

除非放棄華中、華東更為富饒的占領區,否則眼下的中國派遣軍,實在是已經無能為力了。為了能夠救援目前處於崩潰的華北方麵軍,派遣軍再三向大本營要求放棄山西,將第一軍撤到河北參戰。

盡管做出這個決定,派遣軍也是絕不情願。但戰役打到這個態勢,已經沒有了多少底氣的派遣軍司令部,也不能不往最壞的方麵考慮。一是冀中戰場急需援軍,這兩個師團就算安全順利抵達冀中,也未必可以扭轉戰局。

在戰場如此不利的情況之下,如果多投入一些援軍,自然把握還是更大一些。而且日軍一貫的賭徒性格,不輸光手中的本錢,他們也是輕易的不會低頭的。在這種性格之下,在戰場上自然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至於本錢會不會輸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萬一多投入一些兵力,沒準還興許能夠挽回戰局呢?反正第一軍現在處境很不好,與其在山西戰場糧彈兩缺的就那麼耗著,還不如調動到河北戰場,加強河北戰場的實力。

再一個,恐怕就是與整個華北戰局有關係了。如果此次冀中會戰失利,整個河北都丟了。原本已經三麵受敵的第一軍,將會成為一支孤懸在敵人後方的孤軍,那豈不是成了日軍送到中國軍隊嘴邊的一塊肉了?

與其冒著整個第一軍,全部丟掉的風險,死要一個麵子。還不如將其撤回到河北戰場,增加在冀中方向投入的兵力。一旦第一軍能夠順利的撤離山西,從晉東南出太行山,到時候河北戰場的共產軍,反倒是處在腹背受敵的態勢。

到時候整個戰局的發展,反倒是對日軍有利。在幾經權衡利弊之下,中國派遣軍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山西,將整個第一軍撤回河北戰場。盡管這個決定很困難,但眼下的局麵惡化速度之快,讓畑俊六也不能不慎重考慮,第一軍留駐山西還有無太多的意義。

在畑俊六大將與參謀長幾經研究之下,最終還是在保證對太原和正太鐵路控製,以牽製山西共軍與重慶方麵軍隊,向東推進的情況之下,選擇了將第一軍大部撤離山西。隻是考慮到整個第一軍,同樣麵臨的艱難處境。南京的派遣軍司令部,甚至還提出了一套計劃。

同樣也抽調不出太多援軍的大本營,最終也低下了高昂的頭顱,批準了派遣軍的全部計劃。命令駐山西的第一軍各部,放棄整個山西除了太原至石門的正太鐵路沿線之外,所有的控製區。

包括駐運城、晉南的各個師團在內,全軍采取交替掩護,強行脫離山西戰場共產軍糾纏,全力撤向豫北以及冀南,待完成整補之後投入冀中戰場。至於具體撤離辦法,由華北方麵軍與第一軍自行擬定。

在山西的所有僑民,則暫時集中到太原、陽泉。待此次會戰結束之後,在陸續撤往其他方向。但大本營雖說同意了畑俊六的請求,可也明確提出要求,那就是山西絕對不能移交給共產軍,更不能交給重慶的中央軍。

接到大本營的密令,第一軍司令官吉本貞一中將。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立即派出一名高級作戰參謀,秘密與第二戰區接觸、談判。第二戰區要保證第一軍安全撤出山西,第一軍可以將目前除了太原之外,所有的控製區都移交給第二戰區。

但其也警告二戰區的那位山西王,在第一軍完成收縮、撤離之後,山西境內除了晉南之外,其餘的地區隻允許他的晉綏軍進駐,不允許重慶的中央軍進駐。同時二戰區必須要配合第一軍行動,使其能夠擺脫共產軍無窮無盡的糾纏,全軍完成收縮和轉移。

並保證在第一軍主力撤離山西之後,太原與正太路的不受到任何的攻擊。以及保證正太鐵路,在第一軍主力撤離山西之後不受到攻擊。如果第二戰區允許中央軍進駐,日本軍隊將視其違約,保留攻擊的權利。

那位視軍隊如生命,雖說拿了大批的裝備。但是為了保存自己已經所剩不多的實力,內心卻依舊不想行動。眼下正為重慶,再三嚴厲要求自己反攻晉東南的要求,而頭疼的那位山西王。對於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剛一開始的確欣喜若狂。

日軍提出主動撤退,並將其在晉南、晉西南、晉北的控製區,移交還給自己的二戰區。對於他來說不用損失實力,便能恢複原來的地盤,自然是天大的好事。雖說太原還要在其控製之中,但畢竟大部分地盤都已經回到自己手中。

這不僅僅讓自己減輕了重慶方向的壓力,最關鍵的是也可以恢複自己的地盤。而有了地盤他現在已經相當殘破,全軍雖說還有八個軍的番號,但是實力已經不足十二萬人的晉綏軍,也就有了恢複實力的機會。至少兵員與經費的補充,再也不用看重慶方麵的臉色行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