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2 / 2)

至於要求的裝備,則從輕武器到火炮,從卡車到坦克,從戰鬥機到轟炸機,拉了長長的一張清單。其中步槍的數量,就達到了十五萬支。再加上兩萬挺輕機槍,林林總總達一千門的火炮。數量之巨大,差點沒有把那位美國陸軍中將給噎的翻了白眼。

重慶方麵態度很強硬,這是你們美國人之前答應的,卻始終沒有做到的。眼下我要發起全線反擊,你們應該給予補足。可那位將本應該給重慶的援助,都給了英國人和浪費在緬甸、印度的陸軍中將,上哪兒去滿足這麼巨大的胃口去?

經過幾番爭執與爭吵,再加上華盛頓居中的協調和點頭。最終美國人答應,在一個月之內運到一萬支卡賓槍、五萬支步槍,三千支湯姆遜衝鋒槍,五千挺加拿大製造的布倫輕機槍。外加給了七十門的一零五榴彈炮,以及一部分戰防炮和二百門七五山炮。

同時在三個月之內,在給一百二十架戰鬥機和五十架B二十五型轟炸機,再給一批軍工器材以及軍工原料。並答應考慮提供B二十四大型轟炸機,以及在四四年上半年的援助之中,將答應的第一批三十九個美械師所需裝備補足。

英國人最終也答應給了一個炮兵團的二十五磅榴彈炮,以及一部分的司登衝鋒槍。一向對中國人吝嗇異常的英國人,此次大出血可真的是不容易。盡管這批裝備大部分抵達的時間,已經是戰役打響之後。但還來拖拖拉拉的不管怎麼說,還是按時的運到了。

隻是參加這次所謂軍事檢討會的各方麵諸侯,誰都沒有想到。擔任此次會議速記的那位樣子清秀的女人,手中的筆此時不僅在飛速的記錄著會議紀要。同時在腦袋裏麵,也不斷的在重複著筆尖上的記憶。

這邊的軍事會議剛一結束,為選派去北平和東北的人選,各方麵的勢力還在明爭暗鬥與扯皮。重慶還沒有和美國人以及八辦交涉,所有相關的情報,便已經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延安。對於重慶此次傳回來的情報,延安也異常的重視。

雖說對於重慶方麵的反攻作戰,延安並無太多的擔心。但是關於委派北平以及東北行政長官的事情,卻是讓中央多少有些措手不及。中央一邊將情報通報給老總,一邊將整個形勢可能會出現的變化,在第一時間通報給此時已經趕到任丘縣城的楊震。

中央在電報上,叮囑楊震視戰場形勢的變化,盡可能的在不影響戰局進展,不冒進的情況之下,適當的加快戰役的進程,以避免給其他方麵插手的機會。如果重慶出兵豫東、豫北,那麼要盡可能避免與之發生衝突。

接到中央的通報之後,正在根據形勢的發展與變化緊張軍事調整部署,卻並不知道擔任此次會議記錄的那位美女速記員,就是後世被稱之為按住重慶第一人脈搏,抗戰期間中央安插在重慶內部最出色特工的楊震,卻在暗自驚歎中央的情報居然如此的靈通不說,而且效率如此的高。

重慶方麵如此重要和秘密的軍事會議,那邊的決心剛一下來,這邊就已經獲得了其大致的部署與方案。這種情報效率對於任何一次的軍事行動來說,無疑對於指揮員準確的判斷與把握整個戰局的發展態勢,起到了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

不過除了驚歎中央的情報係統靈敏度之高之外,楊震對於重慶方麵準備在豫東發起反擊的部署,到是並沒有太過於在意。因為楊震認為,想要趁著華北日軍注意力,都集中在冀中的時候,在華北戰場上撈一把的重慶方麵。

選擇這個時候發起反擊,結局很有可能會得不償失。眼下在華北戰場,表麵上看的確是其反擊的最佳時機。但是這個時機,最多也就適合山西戰場。至於豫東和豫北戰場,恐怕就很難說是一個好的時機了。

盡管可用的情報不是很多,但是楊震以在戰場上養成的直覺,敏銳的察覺到,日軍調動的援軍,絕對不會隻有當麵的這麼多。他們的後續援軍,不僅還會有,甚至已經有可能在路上,或是說已經接近中國沿海。

而從眼下整個中國戰局來看,關東軍那裏雖說形勢有些緊張。但是與當麵的抗聯,你來我往打的雖說很熱鬧,但那隻是表麵的現象,形勢發展還是相當的平緩,至少眼下還看不出來有大規模的增援的需要。

至於其他的華中和華東戰場,一個中國方麵還是以守為主。一個大家剛剛熱戰一把,都在蹲下來舔舐傷口,雙方都不可能有什麼太大的動作。楊震可以肯定,如果日軍繼續增援中國戰場,最終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現在唯一進行大戰的華北。而作為冀中戰場的大後方,豫北和豫東,必然是日軍重點控製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