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籌集寶貴的裝甲用鋼,日本天皇直接下令停止大和級戰列艦的後續部署。同時要求海軍,抽調一部分的艦隊,部署到葫蘆島、旅順。以配合關東軍固守北寧鐵路,保證關內外交通線的暢通。
但瓜島戰役與澳大利亞戰場上的消耗戰,卻讓日本海軍很難抽調出大批的艦艇部署到渤海。西南太平洋戰場上連續的海空戰,讓日本海軍消耗太多的艦艇。尤其是澳大利亞登陸作戰,讓日本海軍遭受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的第一次海戰失利。
雖說始終未能驅逐登陸澳大利亞的日軍,但是在進入四三年之後,美軍在西南太平洋卻是發起了全麵的反擊。盡管四三年整個美國的戰略重點在北非與歐洲戰場,但是美國強大的國力卻依舊在太平洋戰場上,給日本人帶來了強大的壓力。
四三年連續爆發的美日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群島海戰,日軍皆以失利告終。五艘大型航母,兩艘戰列艦的戰沉,讓日本人的海軍實力一下子丟掉很大一部分。而且美軍逐漸開始的反攻,也讓日本海軍在兵力使用上有些捉襟見肘。
繼二月份美軍徹底占領瓜達爾卡納爾島,以及連續取得所羅門群島海戰、新幾內亞群島海戰勝利之後之後。很是有些得寸進尺的美軍,六月登陸所羅門群島的新喬治亞島,並在新幾內亞島的拿騷灣登陸。
整個西南太平洋戰場整體態勢,已經對日本海軍相當的不利。盡管在天皇聖斷的逼迫之下,日本海軍還是按照命令製定了計劃並開始執行。但能派出的艦艇卻隻有一艘老式戰列艦,外加一艘重巡洋艦率領的三艘老式巡洋艦與三艘輕型驅逐艦。
就是這批艦艇還是從圖們江口,日本海軍擔任警戒的艦艇群之中抽調出來的。而為了接替這批調往渤海的艦艇,日本人將本土的訓練艦都開了出來,裝上高射炮調往圖們江口與朝鮮西部海域。
盡管在四三年九月份開始,調往關內作戰的抗聯部隊,已經開始秘密進入察哈爾境內。到了十月份,平津前線的日軍已經從對麵晉察冀軍區陣地上,不時傳來的坦克發動聲音感覺到異常。但關東軍依舊固執的認為,那隻不過是抗聯的佯動,分散自己兵力的偽裝。
為了防備抗聯的坦克突襲,關東軍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物力,沿著兩軍對峙地帶的縱深區域,修建了三道防坦克壕。並且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礙物,以及布設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同時在兩軍對峙的部位,平均每公裏部署了四門以上的具有反坦克能力的火炮。在縱深區域,則采取了蝟集兵力防禦的辦法。並從四三年下半年開始,集中大批的航空兵和遠程炮兵,對抗聯縱深不時實施抽風一樣的火力打擊。
相對於華北的小規模熱戰不斷,整個東北前線卻是空中打的很熱鬧。雙方在地麵上的炮戰,打的也很精彩。除了到下半年抗聯偶爾集中一批坦克,不時的在淺縱深給關東軍來一個小型的穿心戰之外。雙方在地麵上的真正較量卻並不多,大家的出手都很慎重。
固執的梅津美治郎拒絕相信一切來自華北方麵軍的情報,堅持認為抗聯的計劃是針對自己的。而抗聯在前沿發起的坦克穿插戰,也是抗聯發起的試探性進攻。堅決的認為抗聯下一步的攻擊重點是在自己身上的梅津美治郎大將,不斷的在與中國派遣軍爭奪坦克和重炮。
不過相對於因為虧吃多了,而異常固執的梅津美治郎。他在華北的同僚岡村寧次,可就是機警的多。盡管可用的情報不多,但這位嗅覺很靈敏的老兄,依舊察覺到了一絲不一樣的異常。
從有限的情報,以及山區十八集團軍小股部隊,不斷的向冀中平原滲透。原來潛伏起來的冀中留守共產軍,不斷的恢複活動,並有死灰複燃的整體態勢之中。岡村寧次敏銳的感覺,沉寂了這麼將近一年的抗聯,恐怕這次的目標要落到華北,而很有可能不會是東北。
而且岡村寧次還判斷出未來爭奪的重點,很有可能就是整個華北最富饒,也是整個華北最大的糧食主產區冀中平原。四三年上半年幾乎再一次席卷華北的旱災與蝗災,以及中共根據地嚴重缺糧的情報,都讓岡村寧次認為至少為了緩解華北各個根據地嚴重缺糧的局麵,在華北共軍實力有限的情況之下,東北共軍勢必要大舉入關。
一旦東北共軍大舉進關,那麼下一步的重點攻擊方向肯定會是在華北,尤其是被稱之為華北烏克蘭的冀中平原,以應對眼下山區極度缺糧的困境。至於關東軍那裏,最多也就是牽製性的攻擊。
在岡村寧次苦心勸說之下,也考慮到一旦華北有失,會引起的後續連鎖反應。他的頂頭上司畑俊六大將親自出麵,不斷的在與關東軍爭奪重裝部隊的配屬。為了爭奪坦克聯隊、重炮聯隊,以及航空兵的配屬,關東軍與中國派遣軍吵的是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