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2 / 2)

在楊震抵達延安的第一天夜裏,便帶著新四軍來延安開會的幾個軍事幹部,在楊震的住處直到談了大半夜才回去休息。帶著妻子一同返回延安的軍長,還埋怨楊震結婚為什麼不通知他們。

不過在短暫的興奮之後,楊震卻是不得不考慮到現實。在見到分別不過幾個月,已經回到各自根據地主持工作的原挺進軍兩位老帥之後,楊震也嚇了一跳。在東北時候兩位老帥好不容易養的結實一些身體,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又變得異常消瘦,明顯都處在營養不良的狀態。

在與幾位老帥談過之後,楊震才發現隨著四二年大旱引發的後續影響出現,四三年情況依舊不樂觀的影響,無論是晉察冀,還是晉冀魯豫兩大根據地缺糧的情況,已經是相當的嚴重。本就貧瘠、物產不豐的太行山和五台山區,在災荒時期日子更加的難過。

自去年入冬以來,在四二年大旱災之中勉強還說的過去的晉東南地區,降雪量持續的大幅度減少。甚至有的地區,整個冬季滴水未下。在四二年逃過一劫的晉東南地區,今年的春旱已經初步暴露出來。冀南和冀魯豫形勢,更加的雪上加霜。

晉察冀軍區四一年大掃蕩帶來的破壞,尚未完全恢複,四二年的旱災雖說沒有像河南那麼嚴重,但是四二年的收成也相當的不樂觀。而且冀西地區、平西地區,今年也出現了相當嚴重的春旱。

麵對著華北根據地嚴峻的局麵,楊震的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他總算明白了為何中央要在這個時候,想要收複四一年日軍大掃蕩之後,已經被日軍徹底占領的冀中區。失去了冀中這塊糧食供應基地,華北各個根據地,尤其是晉察冀的日子很不好過。

中央又何嚐不知道這一仗打下來,恐怕要傷筋動骨。但是華北各個根據地出現的局麵,讓中央也隻能下定決心打這一仗,徹底的緩解華北各個根據地糧食問題。此次召集各大戰略區負責人來延安開會,除了參與整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動員各大戰略區協同參戰,爭取徹底解決華北兩大根據地糧荒的問題。

不過中央的意圖還是暫時不想攻占平津,畢竟這種大城市攻堅戰,對於軍內來說經驗還是為零。中央認為直接發起對平津的攻擊,會牽製大量的部隊在堅城之下,並不利於采取運動殲敵的戰略。

主席的意思還是孤立平津、收複冀中,緩解華北敵後根據地出現的糧荒,以爭取早日恢複元氣。同時利用此戰向國內某些方麵表明一些態度。以緩解在共產國際解散之後,國內可能會出現的巨大政治壓力。

在與主席幾經商議,並與各大戰略區的老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之後,楊震最終還是下定決心按照中央的意圖打這一戰。但四三年上半年,這場戰役已經來不及準備。而且還遠未完成休養生息,恢複元氣的抗聯,此時也無法投入太多的兵力。

經過研究,中央還是決定此次華北作戰以抗聯為主,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山東軍區配合作戰。按照中央與抗聯的分工,晉察冀軍區在四三年上半年,負責派人返回冀中分散活動,發動群眾並收集敵情,整訓留守在冀中堅持的部隊。

並調派得力幹部,返回冀中區恢複情報係統,為下一步會戰的展開做好準備工作。在這件事情上,以晉察冀軍區為主。同時晉冀魯豫軍區則派出冀魯豫軍區、冀南軍區部隊,向津浦路、平漢路沿線展開。

山東軍區則以魯中軍區、魯南軍區主力,沿津浦鐵路南段展開,對津浦鐵路山東段以及蘇魯交界處實施密切的監視。一旦戰役打響,對津浦鐵路實施大規模的破襲戰。新四軍各部,則對整個華中、華東日軍實施密切的監視。

而抗聯在四三年上半年,則負責向晉察冀平西、北嶽區,秘密的囤積彈藥和物資,並完成最後的整訓工作。準備於四三年下半年秋收之後配合晉察冀軍區,以及晉冀魯豫軍區的冀南軍區和冀魯豫軍區一部,對冀中平原地區發起收複作戰。

在戰略方針方麵計劃製定的是相當的快,但是在具體戰術運用上,卻始終定不下來,開成了拉磨一樣的態勢。無他各方麵的分歧意見,還是相當的大。尤其是在兵力和裝備的投入上,以及諸多方麵都有不同的意見。

對於中央的下一步戰略要求,楊震的態度很明確,為了減少傷亡以及加快戰役的進程,為準備反擊日軍後續兵力爭取時間。還是要盡可能多的調集坦克和重炮部隊參戰,以搶在日軍援軍抵達之前大致完成作戰任務。

在會戰研究階段,楊震提出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抗聯自東北南下入關的部隊,在全麵展開之前的保密問題。尤其是大量南下的裝甲、重炮部隊,以及大量的輜重安全以及保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