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總,河北雖說海岸線不長,但是卻有著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而且這座港口因為交通的原因,其輻射周邊的能力極強。如果我們要拿下冀中,就勢必要拿下整個河北。不拿下平津,我們就很難擺脫腹背受敵的態勢。”
“而且隻要天津在日軍手中,那麼我就要在整個作戰期間,防備著日軍從我們背後插我們一刀。南下我並不擔心,但是冀中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場戰役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我們與日軍整體實力對比還相差甚遠的現在,遠未到與日軍可以進行決戰的時候。”
“最關鍵的是,我不認為我們應該為美英背這個沉重的壓力。老總,天災不是持續的。隻要我們咬著牙渡過這個難關,我想未來會好起來的。我們的決心下的時候,尤其是打這種傾巢出動的戰役一定要慎重。”
“如果可以,我想我們暫時不要和他們硬碰硬,還是采取擠壓的辦法。以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大根據地為依靠,不斷的派出小股兵力重新向冀中平原滲透。同時我們調往晉察冀一部分裝甲集群,給他們不定時的來一場平原穿插掏心戰術。”
“對於冀中平原的爭奪戰,我想還是采取擠壓和蠶食的辦法。利用日軍戰線延伸過長,無法保持足夠的兵力,對鄉村控製薄弱,利用溫水煮青蛙的戰術,一點點的蠶食並將其擠出冀中平原地帶。”
“其實如果不是顧慮日軍可能會調動的後續兵員,以及抽調南方日軍回援華北。而我軍持續作戰能力不足,後繼乏力的情況在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其實以我的想法,在冀中平原這種平原地形作戰,倒是很符合我的意圖。”
“平原地形之下作戰,很有利於發揮我軍目前正在全力建設的裝甲兵優勢。集中大量的坦克集群,在冀中平原上打一場坦克突破戰,利用裝甲集群的優勢,以及日軍反坦克火力薄弱的固有弱點,將冀中平原變成日軍的絞肉機。”
“但是我軍持續作戰能力弱,戰略補給能力差的缺點,卻限製了我軍的作戰半徑。去年的會戰結果,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警醒。在我軍缺乏有效的戰略補給能力之下,這戰役該怎麼打,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
“老總,我明白中央這個時候提出這個想法,也是從整體上的戰略要求出發的。盡管有很大的困難,但是對於中央的通盤考慮,我楊震是堅決支持的。隻要中央下命令,我保證堅決的服從。但是中央要有一個考慮,那就是此戰對我軍有生力量可能會造成的損失。”
“但是我還是那句話,這場戰役該怎麼打,我們需要坐下來仔細研究才行。畢竟我們現在麵臨的是前狼後虎,在東北局麵沒有徹底的穩定之前,我們不可能在華北投入太多的力量。”
“如果中央堅持要打,我提出三點希望。一,希望能夠在華北部隊完成整訓,以及換裝之後在打。並立即著手對華北各個根據地的地方武裝,實施整訓和整訓,以便做好第二梯隊的準備。”
“第二,希望中央能夠提前調整華北各個根據地的兵役政策,對青壯年做好動員,以及完成基礎的軍事訓練,組建第三線的預備梯隊。以在必要的時候,能夠隨時的快速補充進部隊,保持參戰部隊的元氣。”
“我說的這些預備兵員,並不是根據地的那些民兵,而是完成新兵全部基礎的訓練的後備兵員。老總,這並不是我討價換價。我們如果想要收複冀中,就是必要在華北與日軍打一場決戰,那麼我們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如果我們現在就深入冀中平原,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會是一場空前規模的血戰。不管是抗聯,還是華北各個根據地,要準備好付出十幾萬的傷亡代價。如果沒有及時、可靠的補充兵員,我們很難保證持續的作戰能力。即便拿下了冀中,那麼在日軍後續部隊的反撲之下,也很難站住腳。”
“各個根據地,至少要準備十萬可以隨時補充進部隊的後備兵員。一旦前方部隊傷亡過大,可以隨時將這些後備兵員補充進部隊。至少可以替換需要升級、拉走的地方武裝,做好根據地的內防禦。”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各個根據地戰前要完成儲備保證三到五個月的糧食。我軍的戰略運輸手段有限,一旦在華北全線展開,那麼有限的後勤力量,勢必要以彈藥和油料為主。”
“糧食的問題,隻能靠華北各個根據地解決。雖然全部都依靠華北解決,有一些困難。但是我們希望華北至少也能夠提供一部分的補充,以緩解我們後勤方麵的壓力。保證前方作戰彈藥,以及其他物資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