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考慮到眼下整個華北嚴重缺糧,缺口全部依靠東北供應還是不太現實。你們的運輸機,運量再大又能裝載多少糧食?即便從整體上的戰略考慮,中央認為整個華北還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糧食供應基地。”
“民以食為天,無糧不聚兵。整個華北沒有一個穩定,可靠有保障的糧食供應基地,各個根據地對天災與人禍的應變能力就很差。天災咱們現在還是毫無辦法,但是咱們從擴大根據地的麵積方麵著手,解決華北山區糧食供應的問題。”
“原本中央是準備將你調回延安,一方麵參與已經開始的整風運動,另外一方麵也是與你們商議一下四三年的整個戰略構想。這並不是針對東北,各大區的軍政一把手都要參加此次整風運動,以統一思想和認識。現在各大區的高級幹部,已經開始陸續返回延安。”
“但考慮到你們現在麵臨的軍事鬥爭整體態勢,還是隻決定調東北局部分人員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你這個東北局第二書記,兼東北軍區司令員暫時不能離開崗位。在東北局部分人員調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之後,東北局的工作暫時由你主持。”
“等到新四軍和山東軍區各個黨政軍一把手,參加完畢整風運動之後,還要來東北參觀和學習。所以中央的想法還是暫時不調你回去,此次派我來東北,就是想與你們對下一步的戰略調整進行商議。”
“中央的意思是,既然你們下一步的戰略目標不是南滿,那麼是不是改為以河北境內為主?冀中平原是河北省的精華,也是華北主要的糧棉產地。如果我們能牢固的控製冀中平原,那麼各個根據地的應對天災以及物資保障能力,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雖說眼前這位老總是用商量的語氣,但楊震知道中央在已經詳細掌握自己下一步戰略意圖的情況之下,提出調整戰略目標的要求,想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否則中央是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些建議的。
沉思了一下之後,楊震讓人拿來一副河北地圖,以及航拍的天津、北平周邊日軍防禦工事照片。看著麵前的這位軍委參謀長道:“老總,眼下將戰略目標轉向冀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拿下冀中的好處很多,這不僅僅是為華北各個戰略根據地,尤其是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區,取得一個穩固的糧食、兵員、物資補充基地這麼簡單的問題。更是將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戰略區,可以徹底連成一片,極大的加深華北我軍的縱深態勢。”
“但拿下冀中有很大好處的同時,困難也相應的同樣很大。第一,冀中平原為四戰之地,而保大地區又向來為河北一省的精華所在。整個冀中平原北靠平津、南臨滄石路,位於平漢與津浦鐵路之間,交通發達、水網縱橫。”
“一旦我軍進入冀中平原,不單單是與日軍爭奪華北糧食主產區的問題,還等於切斷了日軍在整個中國戰場上的大動脈津浦鐵路。日軍戰略機動能差,無論是兵力調動,還是物資運輸,都主要依靠鐵路進行。”
“切斷津浦鐵路,就等於將日中國派遣軍南北兩大戰略集團攔腰切斷。除非是日軍想要徹底的放棄中國戰場,否則這勢必是日軍絕對無法接受的。一旦津浦鐵路麵臨威脅,日軍絕對會抽調南方日軍全力回援,以保障這個大動脈的暢通與安全。”
“在加上日軍華北方麵軍的所屬,眼下正在抓緊時間補充的日軍,我們可以說是在與整個日本中國派遣軍主力作戰。在還要麵對關東軍的情況之下,這個壓力對於我軍來說,能不能承擔的起,這個結果很難說。”
“眼下日本本土已經出現缺糧的情況,其整個中國派遣軍不僅要以戰養戰的滿足自身的需求,還要每年向本土提供大批的糧食。作為華北最大的糧食產地,以及整個華北的糧倉,冀中平原也同樣是日軍絕對要重點爭奪的地區。”
“吉林的丟失,眼下僅僅控製南滿的關東軍,已經很難在為關內日軍提供糧食,華北日軍隻能自給自足。冀中平原被稱之為華北的烏克蘭,那麼對於我軍和日軍來說同樣重要。失去了冀中平原,華北日軍就要餓肚子。我軍要爭奪冀中,日軍勢必會全力的反撲。”
“盡管日軍在南方的主力,是部署在武漢的十一軍。但整個武漢周圍的重慶方麵六、九、五三個戰區,除了美援能夠迅速到位,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補充大量的重裝備之外,否則眼下基本上已經是喪失了主動進攻能力。”
“否則日軍也不會以一個十一軍的兵力,就能夠牽製住占重慶方麵精銳一半的這三個戰區,並始終在保持著攻勢。即便日軍轉攻為守,但隻要控製住武漢、嶽陽、宜昌三個要點,依舊可以保持對重慶方麵的軍事壓力。特別是宜昌,更是讓其如鯁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