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名古屋大空襲(1 / 2)

沒有了南滿的鋼鐵、有色金屬工業,以及豐富的鐵礦、煤礦,鎂礦,日本人根本就無力維持最基本的戰爭需要。如果說東南亞的石油是日本人的血液,那麼南滿其他工業則是他們的維持戰爭的根。

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徹底收複南滿,那麼這個壓力對於抗聯的來說就是太大了。中國人有難的時候,美英在袖手旁觀,甚至是在助紂為虐。這個時候中國人,也不至於從美國人手中搶奪包袱,沒事找事的自己扛上。

所以他的計劃,至少在四三年是沒有打算收複南滿。當然如果形勢可以的話,他也不會介意將日本人徹底的趕出東北。但至少在四三年之中,這並不是他的主要計劃。他的想法,還是盡可能的消耗日本人的實力。

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在雙方的戰線雖說在空中打的激烈,但是在地麵上卻在大部分時間之內,都處於相當平靜的態勢。不過小部隊的接觸,還是持續不斷的。前沿的炮戰,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止過。

楊震一方麵在想辦法擴充兵員和部隊的編製,一方麵在全力的練兵。整個四二年下半年,抗聯僅僅組織的多兵種聯合軍事演習,就達到了五次。縱隊和師一級的合成軍事訓練,更是次數頻繁。

進一步的演練新的戰術,加強部隊步坦、步炮、地空協同作戰能力。尤其是對堅固設防地域的步坦聯合進攻,師團一級步兵進攻與防禦戰術。縱隊一級的合成演練,多批次的進攻與防禦。

各個新編成的縱隊司令部的磨合,各級指揮員的戰場指揮能力進修。雖說大戰役沒有,但是這段時間對抗聯各級軍事幹部來說,並未過的比戰時要輕鬆哪去。學習、進修、演習,一個任務接著一個,甚至比戰時還要忙碌。

相對正在全力發展自己工業,並整頓部隊調整編製的抗聯來說。關東軍的調整,則更加有針對性。在不僅麵臨著抗聯的裝甲威脅,在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上,也同樣麵臨美軍威脅的日軍來說,則出現了物極必反的情況。

日軍大本營停止了大和級後續戰列艦的製造計劃,加大了對坦克的研發和生產,同時拚命的加強仿製的德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生產和製造。將現存的九五式輕型坦克炮塔去掉,加裝五十毫米反坦克炮,改裝為自行反坦克炮。

同時在考慮八八式高射炮對空中威脅已經落伍,但是麵對坦克表現出來的優秀性能。不僅加大了對這款高射炮的生產,配發給關東軍和南方軍作為反坦克炮使用。並將部分已經落伍的九七式坦克,按照改造九五式坦克的辦法,加裝縮短後坐力的八八式高炮後,改裝為自行反坦克炮。

經過苦心調整,關東軍的反坦克火炮部隊擴編了幾番。除了一式反坦克火炮數量增加了一倍之外,大批的仿造的德國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也陸續進入關東軍編製。與此同時,關東軍八八式高炮的數量也翻了一番。

而且配備了一百多輛,加裝了八八式高炮的自行反坦克炮,以及七十輛九五式輕型坦克改裝的自行反坦克炮。這次日本人變通了需要,知道新研製坦克並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完成的。

麵對抗聯日益增大的坦克威脅,在研發新式坦克不及時的情況之下。日軍便照搬了德軍的經驗,將已經落伍的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加裝性能不錯的反坦克炮,改裝為自行反坦克炮。而沒有一根筋的,拚命研製新式坦克。

為了應對抗聯的坦克攻勢,關東軍還配發了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九八式磁性反坦克雷、九九式反坦克地雷配發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以前。九七式二十毫米反坦克炮配備標準,也從大隊改為每個中隊兩門。

不過物極必反的日軍,做的不僅僅是這些,同時還下大力氣為所有的山野炮都研發了穿甲彈。作為可用於反坦克武器之中,威力最大的九零式野炮,關東軍也增加了裝備的數量。並按照一門炮一百二十發的標準,配備了穿甲彈。

在與抗聯對峙的前沿,關東軍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拿出當年修要塞的勁頭,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礙。兩軍對峙之處,不管地形怎麼樣,都要至少保證三道反坦克壕。而且反坦克障礙,密密麻麻的布滿了整個對峙地帶。

日軍下的力氣,不單單是在反坦克火力上做文章,也同時在坦克的研發上下了很大的力氣。用仿製的德國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一式坦克為基礎,專門研製了一款二式坦克。這批二式坦克,優先裝備了關東軍的六個坦克聯隊。

並對九七改式坦克、一式坦克進行了改裝,配發了威力更大一些鋼芯穿甲彈。而在本土也在不斷的加強新式坦克的研製,並著手與德國人談判,想要引進德國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技術。

不過都處在舔舐傷口的階段,無論是抗聯還是關東軍,都沒有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意思。尤其是楊震無論在美英怎麼催促之下,並沒有按照他們的指針走。即便在四二年底,日軍趁著東北戰場相對平靜階段,突然出兵進攻印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