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2 / 2)

也正是通過對這款液冷發動機仿製所積累的經驗,抗聯才解決對美製轟炸機使用的普惠大黃蜂發動機的最終仿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進口飛機發動機的依賴,並提高了自己工藝水平,以及帶動了有色金屬冶金等上下遊產業的發展。

盡管仿製過程艱難無比,但是這款發動機的仿製成功,以及自產原材料的最終通過質量鑒定,卻真正讓中國人邁入了飛機發動機製造的門檻。而且通過高起點,帶動了整個航空發動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隨後仿製美製轟炸機積累的技術,在戰後短短的時間之內,完成了對美國B二十九轟炸機,以及其使用的賴特發動機的仿製。隻不過在戰爭期間美國人給的航空工業用鋁使用完之後,因為無法自行加工所需的超薄鋁合金,隻能選擇將全金屬的轟炸機停產。

最後還是依靠蘇聯那位重轟炸機大師出麵協助,才最後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隻不過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抗聯隻能將自己測繪的這款美國最先進的重轟炸機與蘇聯人分享。而且將僅有的一架通過墜落在東北的改型飛機殘骸,拚湊出的B二十九轟炸機,轉交給蘇聯人一同研究。

但不管怎麼說經過對這款飛機的生產,以及之前對伊爾二強擊機,以及其使用的AM三八F發動機的仿製成功,中國人第一次真正邁入了飛機製造國家的行列。雖說因為原材料還不能全部自產,生產的數量很有限,但是至少可以部分的滿足自身的需要。

在這款發動機仿製過程之中,被楊震想辦法留下的那位錢學渠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這位專業本就側重於航空材料研究的科學家,帶著一幫初出茅廬的學生,從原材料工藝開始一點點的逆推,才最終解決了發動機所有的技術問題。

不過雖說這款雅克九超遠程戰鬥機,除了部分發動機、風擋玻璃,以及輪胎戶外,所有原材料基本上實現了自產,讓中國人真正掌握了半現代化飛機的生產技術。但在側麵上也引起了其他的一個後果,讓根據地的老百姓相當的不滿。

隻是這款飛機與伊爾二攻擊機,主要的機體原料都是木製。所以在製造這些飛機的時候,抗聯在整個東北根據地境內,動員了大批的木匠參加製造。雖說製造飛機的技術合格工人數量不多,但是東北根據地內能力很強的木匠還是不少的。

而為了修補以木製機身為主的蘇製飛機,抗聯航空兵部隊從一開始就動員了不少木匠。沒辦法,米格三與雅克九的後機身都是木製的,伊爾二甚至連機翼都是木製的。沒有合格的木匠,這些飛機一旦出現戰損,根本就沒有辦法維修。

為了保證這些木製飛機的出勤率,抗聯航空兵從一開始就有一批領薪金的士官。這些人拿著抗聯軍工產業標準技工工資,但是隻被授予專業木匠技術士官軍銜,軍銜標誌隻是兩根交叉木頭外加以斧子代替金星的士官,在裝備蘇製飛機的部隊數量不少。

而在開始生產這款雅克九超遠程戰鬥機,以及伊爾二強擊機之後,單靠軍內的木匠數量已經遠遠不可能滿足需要。在一切為了前線的口號之下,為了滿足遠程護航需要的大批飛機,抗聯動員了大量的合格木匠參與製造。

這又引發了一個嚴重的後果,根據地內的老百姓很長時間之內,在需要的時候很長時間之內都找不到好一些的木匠。而且不僅僅是東北,就連華北各個根據地也動員了大批的木匠到東北工作。

可這個時代的人隻要條件尚可,結婚總是要打一兩樣家具作為嫁妝或是聘禮的。農村蓋房子,也是需要大量熟練木匠的。絕大部分熟練木匠都被抗聯拉去製造飛機了,剩下的那些半拉子木匠,打造出來的東西人家能滿意嗎?

娶妻嫁女無法打造合格的家具,無疑是一個很丟麵子的事情。這讓根據地內根本不知道這些木匠被政府動員哪去的老百姓,自然而然是有些不滿了。甚至有的人認為,這些人都被派去老毛子那裏,去給蘇聯人做家具以換回飛機大炮。

不過在多年之後當年製定的保密期限已過,很多問題都公開之後。當年這些被動員去了工廠,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木匠,也有很大牛逼可以吹:“別看老子是木匠,當年可是造過飛機的,老子的手藝也為打鬼子出了大力的。”

隻是這些後來才製造自己當時是在做什麼的木匠,製造飛機生涯很是短暫,在抗聯掌握鋁製機體的技術,以及隨著日本人重要的鋁工業基地撫順的收複,在經過全力搶修後撫順鋁廠恢複生產,這些木匠的飛機工人生涯也就到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