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1 / 2)

後世中國航空工業落後於世界列強,中國的大型飛機以及直升機,至少在他穿越回這個年代之前,基本上還都是依靠進口。飛機發動機,乃至所有的發動機,幾乎都成了中國軍隊現代化的最大製約。

心髒病,成了這一現象的代名詞。最關鍵的是航空基礎理論研究,也全麵落後於西方。這不僅僅是飛機製造的問題,還有航空材料的研製與生產。西方已經開始大量生產鋁鋰合金,作為飛機主要製造材料,而中國還在生產落後的普通航空用鋁。

相對於還算好一些軍用作戰飛機,大型飛機以及一些特種飛機,更是全方麵的落後。尤其是直升機,除了國產小型的直九,外加有些不太靠譜的直八之外,清一色都是進口的米十七各種型號。

國產運八中型運輸機,與美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製的大力神運輸機,甚至在基本性能上還有差距。最新型號,隻比的上人家六七十年代的產品。中國人的航空工業,從建立起的那一天,就被人家遠遠的甩後邊。基礎不牢固,追趕的曆程分外艱辛。

在抗聯第一個飛機工廠正在建設的時候,楊震就曾經暗中發誓。航空工業以及相對應的發動機製造工業,這頂被喻為人類工業的皇冠他一定要摘下來。就算在第一梯隊沒有位置,但是也要牢牢占據第二梯隊的牛首。

但這並不是一件單純的事情,現代化航空工業的發展,涉及到方方麵麵學科的應用。而不是靠那一項命令或是指令,就能夠完成的。更多是需要就像眼前這個家夥一樣的科學家,通過他們掌握的知識去實現。

對於這些飛機性能,楊震可謂耳熟能詳。談起航空工業在未來的發展,他這個人恐怕是現在世界上最清楚的。楊震略微考慮一下,還是絕對以自己對航空工業未來走向的判斷為話題,打開有些沉默的局麵。

楊震對未來航空發展滔滔不絕的“遠見”,將這位本想應付了事的老兄,興趣徹底的勾了起來。從一開始的隻聽不說,到與楊震時而共鳴,時而爭執。這話匣子一打開,就很難在關上了。兩個人從國內航空工業發展現狀,到國際航空工業未來發展,氣氛越談越是熱烈。

兩個人都認為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除了一些富的吃飽了撐的人之外,在客運上飛機早晚要淘汰慢吞吞的輪船客運。而且飛機的載客量也會越來越大,速度也會越來越快,航程也會越來越遠。最關鍵的一點,兩個人都認為噴氣動力,早晚都要取代活塞式發動機。

盡管這種發動機的原理,才剛剛形成不久。而且這種航空發動機,隻有寥寥幾個國家在研製。目前也隻有英國人,才取得了真正的突破。但是從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看,一旦這種技術成熟。

從發動機效率,以及功率等所有的方麵來看,那麼活塞發動機將會從大型飛機,甚至戰鬥機上被徹底的淘汰。盡管這種噴氣發動機對生產技術工藝,以及原材料的要求,要遠遠的高於目前大量應用的活塞式發動機。

而且真正成熟到可以供大型客機使用,還需要一段的漫長時間。但這種發動機技術一旦成熟,發展的速度將會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從目前已知的材料來看,這種噴氣式發動機,無論是在動力還是其他方麵,都遠遠的高於活塞式發動機。

不過楊震認為在軍用運輸領域,活塞發動機的淘汰時間,會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因為軍用運輸領域,與客運不一樣。噴氣式飛機性能雖好,但是對起降場地的要求太高,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完全滿足軍事需要。

而且在活塞發動機被淘汰之後,渦輪螺旋槳飛機至少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作為主要接替者。畢竟這些發動機,對起降的場地要求沒有噴氣式那麼的苛刻。這對於戰術支援能力,無疑是相當關鍵的。

楊震更認為現在還被稱之為旋翼機的直升機,這種眼下剛剛開展研究,隻拿出了一些用來研究的樣機的垂直起降飛行器。會在未來航空發展之中,占據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這種新的航空設備的出現,將會徹底的改變陸軍的作戰模式。

同時也將會取代一些短途運輸。在國民經濟建設上,也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急救、消防上,也都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無法建立機場的複雜地形上,將會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楊震對於旋翼機的評價,不是這位老兄的研究方向,所以他並不可置否。但重點在航空材料研究上的他,對於楊震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未來新型材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現有的鋁,作為航材應用的一點卻是很讚成。

而且對於航空材料發展與研製,將會在民用航空市場以及軍用飛機的競爭上,起到決定作用的看法,也是相當的讚成。楊震認為的工藝水平與材質研究,將會決定航空發動機性能的看法,更是與他基本處在一個觀點上。兩個人是越談越近乎,越談興趣越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