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辦法,在可用飛機越來越少的情況之下,兩個人也隻能想出這個招了。好在一號不僅沒有發火,還同意了他們的想法,這無疑讓兩個人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盡管不知道一號會搞到什麼樣的飛機,但兩個人都認為隻要楊震出馬,就肯定沒有任何的問題。
這個問題楊震答應了下來,那麼對於下一個問題,黎明也就沒有直接猶豫的開口道:“第二件事情,就是這次在晉北洪濤山一線的戰事之中,我們出動了十幾架美製B十七轟炸機,以及B二十五轟炸機對地麵日軍采取地毯式轟炸,以配合陳司令那邊盡早完成殲敵任務。”
“在完成地毯式轟炸之後,因為地麵上還有殘存的日軍抵抗。駕駛B二十五轟炸機的美軍飛行員,駕駛他們的飛機俯衝下去,用飛機上八挺機槍對著地麵上的日軍不斷的掃射。原本我們隻是以為這些美軍飛行員,是因為珍珠港事件,急於對這些日軍進行報仇。”
“又是友軍,也不好強行的製止。但卻沒有到,這十多架的B二十五轟炸機,用機載機槍對地麵的掃射,起到的效果相當的好。在平坦的地形之下,甚至比一般的小型航空炸彈殺傷力,還要更大一些。而且機體堅固,不怕日軍輕型火力打擊。”
“在加上機槍數量眾多,攜帶的彈藥也比一般的輕型飛機要大。這種掃射行動,威力還是相當驚人的。隻不過他們的機槍,隻有七點六二口徑。如果換上我們製式的十二毫米或是十四毫米機槍,恐怕這殺傷力一架要頂的上四到五架輕型攻擊機。”
“我想請示一下,這批美軍飛行員已經全部回國,所有的B二十五型轟炸機,已經全部移交給我們。我們是不是可以改裝一部分B二十五轟炸機,在保證可以攜帶航空炸彈,進行戰術轟炸的情況之下減少載彈量,多加裝大口徑的機槍。”
“用這些改裝過的B二十五轟炸機,彌補我軍眼下對地支援能力不足的現狀。B十七轟炸機進行這種改裝,不僅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而且這些重型轟炸機也太過於笨重。再說美英兩國一再催促我們加大對日轟炸,這些重轟炸機用到這個方麵也是一個浪費。”
黎明的建議,讓楊震在腦海之中忽然想起了一些什麼,但卻又總是有些抓不住。不過始終未能想起來,那一閃而過的東西究竟是一個什麼想法的楊震,麵對著黎明的建議,最終還是給予了一定限度的支持。
對於黎明的這個想法,楊震認為雖說切實可行。但是畢竟對於一架飛機的改造,是需要大量的機體設計與結構方麵的資料,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但現在這兩個方麵,對於抗聯來說都沒有。
急功冒進、揠苗助長的方法,在還沒有完全掌握這種飛機機體結構,更無可供改裝的原始資料來源。以及還沒有摸清楚,這型飛機的真正性能之前,冒失的便進行改進,隻能帶來嚴重的危害。這是楊震內心之中,還是有些不同意的原因。
不過也不好打消兩個人積極性的楊震,幾經猶豫最終還是同意了兩個人,抽調一架B二十五轟炸機,在不對機體進行徹底大改的情況之下,進行一定改裝。但這個改裝,一定要準尋科學規律,要循序漸進,絕對不能草率行事。
更不能隻側重一方麵,而不顧飛機機體結構,胡改亂改。如果試驗取得了相對好的結果,在對其餘的轟炸機進行改裝。如果改型可以的話,也可以對實際上已經退出對日轟炸一線的蘇製伊爾四\\、DB三轟炸機,進行同樣的改裝。
B二十五型轟炸機因為自身航程所限,雖說性能優異,但在今後抗聯航空兵中的定位,隻是作為中型轟炸機使用,無法參與戰略轟炸任務。而且鑒於抗聯與日軍較量的戰場,基本上是中國領土上,這種轟炸機實際上的用處並不大。
載彈量雖說很大,航程也不近,而且自衛火力很強。但是中國戰場的環境,抗聯卻沒有辦法拿這種飛機去進行城市轟炸,也變相的限製了一部分這種轟炸機本身的性能。隻使用對地支援,有些浪費這種飛機的性能。
同時伊爾四和DB三轟炸機,也麵臨同樣的情況。自衛火力弱,遠距離轟炸載彈量又低。在對日轟炸的時候,要麼依靠巨大的數量,這個抗聯絕對沒有。要麼就是繼續那種蜻蜓點水式的轟炸,這也無太大的意義。
伊爾四轟炸機和DB三轟炸機,雖說航程足夠從東北起飛,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但是大航程之下的載彈量,實在是太少了。而且自衛火力太弱,麵對日軍本土航空兵的圍攻,幾乎無生存能力。
這也是在美製B十七、B二十四轟炸機抵達之後,迅速的被從一線撤下來的主要原因。但這些飛機被撤換下來之後,在抗聯之中的定位,與B二十五轟炸機,一樣處於在了一個相對尷尬的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