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影響(二)(1 / 2)

按道理說,這批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承擔了美國海軍大部分作戰任務的艦載俯衝轟炸機的性能,還算是勉強不錯的。但美軍提供的這批海軍使用的俯衝轟炸機都是早期的,就連海軍陸戰隊都不要了的SBD俯衝轟炸的二型和三型。

連在太平洋戰場上,先期作戰之中作為主力的四型和五型都沒有。隻有八十架陸軍使用的A二四A型的四型的陸軍型號,還算是先進一些的東西。作戰航程短不說,因為是艦載機對起降要求也高,根本就不適合在野戰機場部署。

在中國戰場上嚴重缺乏條件合格機場,大部分野戰機場條件簡陋的情況之下,這種性能還算不錯的俯衝轟炸機的部署,受到了相當大的限製。甚至很多戰役之中,隻能作為二線飛機使用。

私下裏麵搞出這麼多名堂,在援助的裝備上動手腳的不僅僅是美國人。在美國人的暗中安排之下,英國人也采取了與美國人協調一致的態度。在美國人拒絕提供B二五轟炸機之後,英國人那裏也停止了對中程轟炸機的援助,而改為以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為主。

原來答應的惠靈頓轟炸機,不在提供不說。原來提供的惠靈頓轟炸機,也不在給予任何的維護。而作戰運用上與A二零攻擊機類似,但性能卻遠遠無法與A二零攻擊機相比的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並不受抗聯飛行員的歡迎。

至於其他的戰術飛機,哪怕是已經落後,在歐洲戰場已經無用武之地的型號也不在給。而到了四三年下半年開始,英國人幹脆隻提供颶風戰鬥機與斯特林轟炸機,就連布倫海姆轟炸機也停止援助。

不過美英兩國的變相恰脖子的舉動,反過來到是刺激了抗聯自己的軍工部門。在獲得蘇製伊爾二攻擊機的全套圖紙後,以最快的速度組織仿製和生產。到了抗戰末期,抗聯的主要戰術支援飛機,已經轉為自己生產的蘇式攻擊機與部分美製A二零攻擊機。

與之相比美國人為重慶方麵提供的戰鬥機,數量雖說比不上提供給抗聯的,但卻都是最新式的。P五十一野馬型這種二戰中最優秀的活塞戰鬥機,從最早的A型,到性能最好的D型都大量的提供。甚至到了抗戰結束後,還提供了二百架最新式K型。

在轟炸機上,雖然沒有提供B十七、B二十四這樣的遠程轟炸機。但是僅僅B二十五中型轟炸機,在四三年、四四年兩年的時間就提供了近三百架,全麵替換了已經落後的蘇製轟炸機。美國人的大方,讓重慶方麵在抗戰結束之前,擁有了一支強大的戰術空軍。雖說飛機數量不如北麵,但是性能卻是最優秀的。

到了抗戰結束之前,重慶方麵的空軍已經全部淘汰了P四零戰鬥機,甚至是P五十一A型戰鬥機,清一色的都是最新式的P五十一D型和K型。轟炸機部隊除了三十架B二四型轟炸機之外,都是清一色的B二十五轟炸機最新型號。當然英國人在歐洲戰場結束之後,也以低價賣給了重慶方麵二百架蚊式轟炸機。

在地麵武器裝備上,雖說做的沒有作戰飛機那麼明顯,但也采取了相當多的手段。雖然提供給了抗聯大量的坦克,卻給重慶方麵提供了大量的反坦克火炮。從三七反坦克炮,到新式的五七反坦克炮,不僅口徑齊全,而且數量也相當的充足。

大口徑的重炮數量雖說不多,但山炮和一零五榴彈炮的數量,也遠遠的超過給抗聯的。英國人也將在北非和意大利戰場上繳獲的意大利火炮,以及投靠同盟國之後原維希政權的法軍換裝下來的法製裝備,全部給了重慶方麵。

到了德國投降之後,美國人除了大幅度削減對抗聯的援助之外。除了原有答應的美械師裝備全部運到之外。從歐洲戰場上調出來大批的武器裝備,為重慶方麵訓練和裝備了三個全美械的重裝軍,兩個相當於裝甲旅的快速突擊縱隊。

雖說沒有給M四型中型坦克,但是給了一百六十輛M十型坦克殲擊車,甚至還給了三十門M五型牽引式七十六毫米反坦克炮。在提供的空軍作戰飛機配屬彈藥之中,也提供了大批的空對地火箭彈。

並將儲備印度的三百輛M三和M五輕型坦克,以廢鐵的價格賣給了重慶方麵。儲備在印度的美製彈藥,以及在歐洲戰場繳獲的德製七九口徑彈藥,全部無償轉交給重慶方麵。同時轉交給一百二十門繳獲的德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兩萬發穿甲彈。

這其中僅僅七十五毫米山炮彈,以及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彈就足足有上百萬發。輕武器彈藥的數量,則足夠保證其在無外界支援,以及自身產能有限的情況之下,可維持三到五年高強度使用。

美國人在對抗聯與重慶方麵援助上,明顯玩了一套製衡手段。給抗聯大量的遠程轟炸機,那是對日空襲的需要。但是在地麵作戰的戰術飛機上,我卻恰著你的脖子,不給你最具備威力的飛機。在戰鬥機上,也隻提供二流飛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