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MG三四機槍的威力(1 / 2)

而針對日軍在戰鬥之中,正麵突破無望或是困難的情況之下,習慣從側翼或是結合部取得突破的特點。所有的陣地之間的射界,都成交叉部署。無論日軍想要迂回那個陣地的側翼,都會遭遇到側麵火力的打擊。

在正麵以機槍火力為主,在側麵以步槍、衝鋒槍,並配屬一定的輕機槍。所有陣地的側翼,都使用迫擊炮標定了射界。日軍攻擊正麵的時候,這些迫擊炮不開火。如果日軍采取正麵牽製,側翼迂回的戰術,則集中迫擊炮火配合步兵,專門打進攻側翼的日軍。

大麥溝一線,位於他整個伏擊圈的最關鍵的部位,也是伏擊圈合攏的位置。一旦日軍突破大麥溝一線,那麼隻能寄希望於唐家杖子一線的那個營,能夠守住最後一道防線了。正是這種部署,他對大麥溝一線的那六挺射速極快的德製機槍,寄予了很高的厚望。

在這位旅長看來,這六挺德製機槍平時雖說因為彈藥消耗過高,自己部隊實在有些用不起。但是在關鍵時刻,放在關鍵的部位上還是可以的。在戰場上裝備的使用,與兵力的分配都差不多,最好的鋼要用到最關鍵的刀刃上。

而為了保證這種機槍高射速所需的彈藥數量,他不僅將全旅補充彈藥的百分之七十都調撥給了這六挺機槍。還從兩個營每個配備步槍戰士那裏,抽調了二十發子彈,專門保障給這六挺機槍。

為了不因為機槍手的傷亡影響到戰鬥,他還給每挺機槍都配備了六個機槍手。並嚴格的規定了每一挺機槍的開火順序,以及各自的射界。為了保證這六挺機槍在更換槍管,以及更換彈鏈的時候火力不中斷。

他還將全旅僅有的兩挺馬克沁重機槍,也調到這個方向。專門用來在MG機槍火力中斷的時候,作為補充火力使用。部署在整個伏擊圈底線,固守大麥溝一線的這個連,在這八挺機槍的加強之下,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對於這種既可以通過更換槍架,便可以輕重兩用,而且射速奇快的機槍。說實在的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員,他是真的喜歡。德製機槍工藝精湛,原材料質量高。在戰場上除了需要更換槍管之外,基本上不會出任何的毛病。

比起部隊原來使用的馬克沁重機槍,以及捷克式輕機槍的國內仿製品來說,性能和質量要好的多。至少不會在高射速的情況之下,稍微不注意短短的時間之內就把槍管給打禿了。或是因為質量的原因,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毛病。

但這種機槍性能的確好,可這的射速也太高了。二百發的子彈,一個連射用不了一分鍾就打光了。這個彈藥的消耗量,對於因為以前無固定補充來源,在彈藥使用上一向相當節儉的關內部隊來說,實在是有些心疼,也真心是養不起。

在挺進軍各級幹部看來,這哪是機槍,簡直就是吞彈機器,更是一個大爺。一個團的彈藥基數,都不夠這些機槍一個小時使用的。與之相比,捷克式機槍就算再沒有經驗的射手,浪費的彈藥也是有限的。最起碼打光了彈匣內的二十發子彈,機槍自己就停止射擊了。

挺進軍的那二位老總在給全軍換裝的時候,也不敢將這些機槍都集中給那個縱隊使用。而是每個旅都分配了一部分,作為因為馬克沁重機槍和ZB三七重機槍數量不足的補充。各個部隊的班用機槍,一般還是以捷克式輕機槍或是抗聯轉交過來的勃朗寧輕機槍為主。

甚至有的部隊還在使用法製的哈開奇斯式重機槍,也沒有將這些機槍作為主力輕重機槍使用。因為要是真的將這種機槍全麵配發那一個部隊,在用一個沒有經驗的射手。好嗎,一個旅的全部輕武器彈藥,都不夠這些機槍一個小時使用的。

所以即便在魏家窩棚戰鬥之中,打的那麼艱苦,這位旅長也沒有舍得將這種機槍投入戰鬥。沒有別的,也不是他吝嗇,是實在舍不得那些足夠一個團使用,但是在這些機槍身上卻不夠一個小時使用彈藥。

在戰鬥之中他寧願使用笨重的多,射速與這種機槍相比,可謂是奇慢的九二重機槍。當然要不是他全旅的馬克沁重機槍,加在一起隻有不到兩挺的話,他更寧願使用性能更好馬克沁重機槍。

九二式重機槍的確笨重了一些,但好在射擊精度高。最關鍵的是與這種每分鍾一千發射速的機槍相比,每分鍾最高不過五百發的射速,簡直是太節省彈藥了。至少不必掏空了步兵彈藥,來養活這位大爺。

但在這場戰鬥之中,他將所有的六挺之前一直不舍得用的MG三四機槍,全部拿了出來。甚至不惜從步兵手中每人集資二十發子彈,專門保障這種機槍使用,可見這個旅長對此戰的重視。用他那位政治部主任的話來說,真可謂是砸鍋賣鐵了。

而在兩側的山地上,則放棄了對一些小山包的控製。將所有的火力,都部署在兩側山地的製高點上。火力部署的位置,雖說沒有放在山脊上,而是放在了山腰上。但所有製高點上的火力點,都成交叉射界。其部署的高度,也不低於那些小山包的高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