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後一個伏擊圈(1 / 2)

而更讓曹亞範難以接受的是,他之所以將圍殲突圍日軍的任務交給挺進軍的這個旅。是因為在調整部署的時候,該旅的旅長和政委,再三要求自己部隊來挑這個擔子,承擔沿途設伏圍殲突圍日軍的戰鬥。

這個由晉察冀部隊組建,旅長和政委全部來自晉察冀軍區的旅。在另外一個主要來自太行部隊組建的旅,短時間之內全殲日軍一個加強大隊之後,明顯受到了不輕的刺激。在之前一直沒有撈到主要戰鬥的情況之下,在曹亞範調整部署的時候,再三要求將層層設伏的這個擔子交給自己。

曹亞範也是考慮到眼下自己的部隊,在兵力使用已經到了極致。在還要圍殲羅福溝以西日軍殘部的情況之下,實在已經無法抽調出太多的兵力,來實施這個圍三缺一,在運動中殲敵的整個計劃。

同時考慮到日軍在突圍的時候,雖說元氣還在,但是兵力總數已經下降到之前的一半。挺進軍的這個旅,在兵力上占據優勢,火力上也不次於日軍。最關鍵的是他們就部署在日軍撤退的路線上,使用他們承擔這個任務,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

所以在幾經考慮之後,最終還是答應了他們旅長和政委的要求,將沿途設伏的任務交給了他們。結果卻打成了這個樣子,一個加強營幾乎全部陣亡。老骨頭一下子損失這麼大,這讓他和總部怎麼交待?

雖然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全殲了日軍三個不算完整的步兵中隊,外加配屬的炮兵一部。這個戰果對於挺進軍來說,可謂還是第一次。但是這場戰鬥中傷亡數字,真的很難讓曹亞範接受。

如果不是這個營長滿身是傷,即便是兄弟部隊,曹亞範都控製不住心頭的怒火,替他們的領導好好的管教他一下。不過雖說在該營長麵前,曹亞範忍住了怒火。但是對於趕過來的他們的旅政委,盡管是兄弟部隊,他可就沒有什麼好臉色了。

相對於曹亞範鐵青的臉色,從十家子南溝戰場趕回來的該旅政委,現在也是滿肚子的火氣。一戰之中出現這麼大的傷亡,一個加強營都打光了,要說心疼他比曹亞範更加的心疼。這個營是原來以晉察冀軍區的大功營,加上軍區政治部警衛連編成的。

所有的幹部和戰士,都是從晉察冀出來的老骨頭。甚至有兩個連長是老紅軍。就連一般的戰士,都至少有一年以上的軍齡。全營上下沒有一個新兵,是他們旅眼下唯一一個建製完整的營。

該營的營長和教導員,一個是當年二十九軍的連長,在盧溝橋就與日軍交過手。在參加八路軍之後,更是屢建奇功,帶的部隊一向是老總手中的救火部隊。一個是北平師範學校的高材生,又在延安抗大培訓過,是一個難得的軍政雙全幹部。

之前魏家窩棚戰鬥打的那麼艱苦,旅長都沒有舍得將他們調上去參戰。旅長和他,是準備將這口鋼刀用到刀刃上。這次多路設伏,旅長也是下了很大決心,才將這個營放到第一道伏擊圈上。

結果一戰下來,這個營連一個架子都沒有留下來。一把鋼刀就這麼折斷了,讓他這個當政委的那有不心疼的,要知道這可是他們旅頭等的主力營。也是全旅的拳頭部隊,一直都是用在最關鍵地方的。

這隻不過作為政工幹部出身,這位從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任上下來的旅政委。盡管也是滿肚子的火氣,但還是能勉強壓製住的。戰鬥已經打成了這個樣子,現在也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

生怕該部在最後一個伏擊圈,也打成這個樣子的曹亞範,不敢在十家子耽擱太長時間。在安排人立即收容犧牲的幹部、戰士遺體,以及救治傷員之後。將他們的旅政委抓上自己吉普車,立即趕往了十家子南溝至大麥溝一線戰場。

好在雖說緊趕慢趕,再加上兩地的直線距離並不遠,曹亞範趕到的還算及時。總算在十家子南溝戰場那位旅長,發起總攻擊之前趕到了他的指揮所。沒有讓十家子一線的一幕,在另外一個戰場重新上演。

原本在十家子一線打響之後,前方已經在無敵軍。不敢在回頭的岡島重敏大佐,卻沒有想到。他帶著僅剩下的三個多步兵中隊,一個機關槍中隊外加一個大隊炮小隊,進至十家子南溝至大麥溝一線的時候,結結實實的一頭紮進曹亞範給他布置的最後一個伏擊圈。

麵對著衝過來的日軍,親自指揮最後一個伏擊圈的挺進軍旅長,立即調動手中僅有的兩個營,在集中了幾乎全旅的炮火掩護之下,依靠手中控製的各個製高點,以逸待勞的與當麵日軍激戰。

他將全旅僅有的六挺德製MG三四機槍,加強兩挺馬克沁重機槍,遏製整個山路的出口的大麥溝正麵。以這種德製機槍的高射速,利用地形的掩護,死死的封死日軍突圍的路線。同時將兩個營兩個重機槍連的十二挺九二式重機槍,加強部分輕機槍,成交叉射界的部署在各個製高點周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