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適合的部隊(1 / 2)

李明峰眼下雖說沒有突襲北寧線的想法,但是虛張聲勢,大範圍的調動敵軍還是他的重要思路。兵力同樣有限的日軍隻有調動範圍越大,暴露出來的弱點才越多。一向都是人為攻擊才是最佳防禦的李明峰,是不會老實的按照上級的命令,將戰場限製在努魯兒虎山區的。

對於李明峰這個本身就是不安分的家夥來說,將戰場局限於某一地,尤其是過於靠近自己後方,等於變相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兵力有限的自己,如果一味的爭奪淺縱深,爭奪前沿地帶,那麼在這麼大的戰場區域,自己得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夠滿足需要?

打出去,利用敵軍在遼西縱深戰場上兵力同樣不算充足。在此次反擊之後,縱深敵軍整體部署態勢,已經由線轉變為控製點。整個縱深防禦,已經留下相當多的空白,調動一支部隊深入敵後,大範圍的穿插調動敵軍,創造更大的戰機。將整個遼西變為他的戰場,才是他最真實的想法。

而實際上對於這種向敵軍縱深穿插,獨立活動的戰術,在李明峰看來,挺進軍出身的部隊無疑是最適合的。這些部隊久在敵後作戰,獨立生存能力強,幹部的獨立作戰意識也強。即便遇到危險,將拳頭鬆開在攥起來的能力,就連當初分散遊擊的老抗聯都遠遠不如。

能打能跑,能分散但更能集中。再加上高級指揮員的獨立作戰意識,以及極佳的甚至連抗聯也比不上的山地長途奔襲能力,幾乎這種大縱深穿插作戰的首選。挺進軍部隊的長途奔襲能力,李明峰可是親眼所見。

去年年底,挺進軍在整訓的時候,曾經在一次戰術演習之中,一個團攜帶全部的武器裝備,在山地情況之下一天一夜強行軍二百四十華裏。雖說背包都丟掉了,但是全部的武器彈藥全部攜帶著。

就連加上槍架八十多公斤的九二式重機槍,都沒有丟掉不說,還攜帶了兩門八二迫擊炮。這些武器和配置的彈藥,都是靠著人力攜帶的,並沒有依靠任何的馬匹。當時李明峰在得知這個數字之後,嚇了一大跳。

要知道即便他的一師隨機抽出一個團,一天一夜在山地強行軍二百餘華裏,也並非是做不到。但是恐怕在沒有畜力的配合之下,高射機槍以上的武器都隻能暫時放棄。即便是抗聯製式的十二毫米高射機槍的總重,也就與九二式重機槍差不多。

這麼長途的奔襲,各級指揮員必須要考慮到部隊的體力,能不能在抵達作戰區域之後,立即完成展開。一旦體力耗盡,抵達作戰區域無法完成立即展開,那麼這種長途奔襲對於作戰來說意義並不是很大。戰局曆來都是瞬息萬變,不能展開反倒是很容易被敵軍反包圍的。

但挺進軍的這個團,在奔襲途中雖說也有大量的掉隊人員,但是在抵達目的地之後,建製保持完整,部隊依舊有立即轉入作戰的能力。這一點,讓李明峰相當的佩服。至少他的部隊,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長途奔襲以及敵後分散活動能力極強,都是李明峰認為挺進軍部隊,是最適合這種敵後穿插作戰的主要原因。至於他手下的抗聯部隊,更為適合正麵突擊,與淺縱深的穿插迂回包抄作戰。

最關鍵的是這些部隊,常年的敵後複雜環境之下活動。對敵占區短時間之內的政治動員和宣傳能力,遠不是現在已經有了完整的,現代化征兵製度的抗聯可以相比的。這一點從去年熱河戰役期間,挺進軍在熱河戰場活動時間並不長,但是卻動員了大批新兵可以看出來。

抗聯的補充兵員製度,是建立在完善的戶籍製度之上。根據地內所有的青壯年,無論是學校還是工廠,乃至所有的鄉村,隻要在戶籍上的四十歲以下,十八歲以上身體健康的青壯年,都要受嚴格的義務軍事訓練。

在完成第一年累積兩個月的基礎軍訓時間之後,全部編入預備役名單。中學生在中學一年級開始,便有軍事體育課程。待到年滿十八周歲之後,在編入預備役名單。如果持續升學,除非被選派出國留學,否則這名單上他的名字一樣要保留到四十歲。

當然按照抗聯的規定,不到最後一分鍾,大學生、高中以上的畢業生、各級教師、工程技術人員、熟練技術工人,一律不在每年征兵的名單上。這些人的名字在預備役的名單上,實際上是單獨列出來的。

同時鄉村以村為建製,設立民兵排。以鄉、區兩級,視當地人口數量設立民兵連、營,以縣建製設立民兵團。在城市也以街道和工廠為建製,分別按照工人數量的不同,設立民兵營連排等建製單位。

鄉村在鄉一級,城市在街道一級,工廠超過五十人以上,都設立有連級武裝工作部。縣一級,設立有營職武裝部,由地方軍分區負責。統一負責新兵動員、民兵也就是預備役人員的訓練,儲備武器彈藥以及軍裝。

這些武裝工作部,所有的幹部都是現役官兵。這些官兵雖說基本上都是因為傷殘,或是其他某些原因,已經無法在上戰場,但是都實際作戰經驗豐富。在部隊之中至少擔任過班長職務,熟悉作戰、帶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