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枕木和路基都在,但是那些關鍵的設備與設施被拆走、炸毀,使得整個南滿鐵路係統基本上陷入癱瘓。這無疑對關東軍的所有戰略行動,都將帶來致命的影響。日軍戰略補給一貫都是以鐵路為根本,沒有了鐵路的支撐對關東軍的行動才是真正釜底抽薪。
不過此次行動不算後期的傷亡數字,最大的瑕疵就是李明博在動手弄人的時候,對目標的甄別上有些過於草率。造成了該弄回來的,不該弄回來的,都弄回來了。甚至連奉天和撫順、鞍山城內飯館跑堂的、澡堂搓澡的,都弄了回來。
還有些相當一部分人,主要是奉天城內高等教育院校的中國籍教育人員,各大工廠的技術人員和正兒八經的工人。相當一部分采取綁架全家給綁回來的,甚至可以說拿著情報部提供的名單按圖抓人。這無疑帶來的影響很不好,需要事後大量的做解釋工作。
無論此次作戰,給地方政府帶來多少麻煩和引起多少不好的後續影響。此次戰役破壞了日軍在南滿的工業生產能力,對其持續戰爭潛力帶來了致命性的影響。以及破壞了整個南滿鐵路係統,讓其整個後勤補給陷入癱瘓,但就這兩點就足以自豪了。
失去了奉天兵工廠可以提供給整個侵華日軍幾乎所有彈藥消耗的產能,日本人持續作戰能力將受到最致命的打擊。而失去撫順的人造石油、特種鋼材,鞍山和本溪的鋼,對整個日本人的戰略體係帶來的影響更大。
失去鞍山和本溪每年上百萬噸的鋼鐵產量,對於重工業能力本就很有限,鋼產量本就在幾個工業強國之中是最低日本人來說,這個損失帶來的影響甚至遠遠的超過了奉天兵工廠和飛機製造廠的損失。
沒有了鋼鐵,日本人就造不出軍艦來,也造不出重炮和坦克來。整個戰略體係,受到的打擊更大。這百餘萬噸的鋼,一百多萬噸生鐵的缺口,對於日軍來說比破壞一百個兵工廠,帶來的影響都大。
盡管這些鋼的產量,隻占據日本整個鋼鐵產量的七分之一。但是熟鐵產量的減少,對日本的鋼鐵工業卻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沒有了東北提供的生鐵,日本人的鋼產量,至少要減少七分之一。
何況失去了這百萬噸鋼,對於日本人已經是極限的產能,影響也是一樣致命的。僅僅鞍山昭和製鋼所和鞍山製鋼所,一年的鋼產量就足足八十多萬噸,生鐵一百三十萬噸,鋼材四十多萬噸。
這些鋼鐵除了滿足日本在東北設立的大大小小工廠,以及軍工生產需要之外,大部分都運往日本,成為日本重要的鋼鐵補充。鞍山的昭和製鋼所的幾十萬噸鋼鐵產量,百餘萬噸的產能,是日本人的所有手中鋼鐵廠之中,僅次於八幡鋼鐵廠之外第二大鋼鐵廠。
再加上本溪湖和宮原鋼鐵廠二十多萬噸的年產量,來自中國東北的鋼鐵,對日本維持戰爭需要至關重要。盡管這些鋼廠生產的鋼鐵,大部分都是粗鋼和生鐵等原料型鋼材,鋼材的數量隻有四五十萬噸。但有沒有這百餘萬噸的鋼鐵產量,也涉及到日本維持戰爭的能力。
更別提撫順人造石油廠,是日本人僅有的兩個以油頁岩和煤煉化石油的工廠。這兩個工廠的被破壞,對日本人的石油保障體係的打擊無疑身很重大的。別看日本人現在已經占領了盛產石油的東南亞,但郭炳勳從來就不認為東南亞的石油產量,日本人能夠真正的有效全部利用起來。
美英兩國對日本真正的弱點是什麼,可謂是了如指掌。無論是緬甸的油田,還是荷屬東印度群島油田,早在放棄的時候,就已經被徹底的炸毀。日本人即便能夠維修,但是在同樣有著強大海空軍的美國人威脅之下,這些石油能運回國內的又有多少?
除非日本人徹底的攻占澳大利亞,否則美國人的遠程轟炸機從澳大利亞起飛,就足夠威脅到日本人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工廠和油田。而且以日本人的技術能力,又能恢複多少石油產量也是一個疑問。
日本人設立在撫順這兩個人造石油廠,是日本人利用東北豐富的煤礦資源,尤其是撫順優質的煤炭進行液化,以部分替換石油產品的唯一嚐試手段。現在這兩個廠子基本上什麼都沒有剩下,所有的設備和技術人員都搬運到了北滿,甚至連工廠廠房都被徹底的炸掉。
除了全部重頭再來,麵對著幾十年心血毀於一旦的局麵,恐怕就是想盡辦法搶修,日本人也沒有那個能力讓這些工廠重新恢複生產。更何況那裏的設備,大多日本人無法自行製造,幾乎全部都是美英德製造的。在眼下這個局麵之下,日本人也沒有地方去進口設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