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1 / 2)

在西方留學多年,見多識廣的郭炳勳,認為相對於奉天的兵工廠和飛機製造廠等一些軍工廠的破壞,甚至哪怕是對南滿鐵路係統的破壞,對日本人的戰局深遠影響。都不如此次行動之中對鞍山、本溪的鋼鐵廠,撫順的石油煉化、特種鋼材生產,以及撫順鋁廠的破壞。

現在戰爭比拚的不單單是雙方軍隊的戰鬥力,軍人的作戰意誌,真正比的是敵我雙方的綜合國力。說白了,就是比拚的就是鋼鐵。失去了兩大鋼鐵基地一年一百四十餘萬噸的鋼鐵產量,尤其是熟鐵的產量,對於以戰時鋼鐵最大消耗用戶海軍立國的日本人,來說尤其是最致命的。

盡管郭炳勳不明白,楊震為何在手中握有大量美製遠程轟炸機的情況之下,依舊固執的拒絕轟炸南滿工業基地。即便在此次對南滿日軍工業基地采取奔襲的時候,也堅持不許對搬運不走的設備,進行徹底的破壞。

尤其是鞍山、本溪的鋼鐵工業,雖說搬走了一部分的關鍵設備,抓走了幾乎所有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但所有的煉鋼、煉鐵高爐基本上完整無缺,雖說短時間之內隻能停產,但基本上隻要日本人想維修,也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即便是產能無法恢複原來的產量,但經過維修,還能夠保持一定的生產能力。雖然為這兩個鋼廠的選礦設備,不是被搬走就是被炸掉。但日本人依舊可以想辦法,甚至是采取殘酷壓迫人力的方式,恢複礦山的產能。

此次對鞍山和本溪鋼鐵工業的破壞,在郭炳勳看來還遠遠的達不到徹底破壞的程度。以日本人的國力和技術能力來看,隻要三年之內南滿不易手。隻要本土的基礎工業不遭到大規模的破壞,這些鋼廠就能恢複元氣。

可無論郭炳勳怎麼詢問楊震,楊震卻就是一句話,這些工廠是日本人通過殘酷壓迫中國人,依靠從中國掠奪回來的大量財富建立起來的。它們的真正主人是中國人,而不是日本人。破壞容易,但是建立起來就難了。

抗聯從美國人手中成體係的買來了全套的二手煉鋼廠,依靠大量的美國技術人員,建設一個年產不過五十萬噸的鋼廠都如此的吃力。更何況規模要大的多,產能和產量也要大的多的鞍山鋼鐵工業。

現在一旦破壞,等戰後等這些工廠回到中國人的手中之後,想要恢複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如果現在徹底的破壞鞍山和本溪的日本鋼廠固然容易,以軍區直屬偵察旅的能力,幾噸炸藥就可以解決。

但在中國本就缺乏這些現代化的工廠,自己人重工業幾乎為零的情況之下,要是自己在把這些工廠炸掉,從長遠看對中國的未來發展並不有利。畢竟這些工廠早晚都會回到中國人手中,如果現在炸掉抗聯對中國人的未來再犯罪。

至於郭炳勳對日本人還是有足夠能力,在三年之內讓這兩個鋼鐵廠恢複元氣的擔憂。楊震隻是告訴他,最多再有一年,自顧不暇的日本人別說恢複這兩個鋼廠的元氣,自己能不能熬過三年都不知道。

而且基礎設施重建容易,但是大量的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培訓難。除非日本人不惜削弱本土和朝鮮的鋼鐵產能,從本土的八幡鋼鐵廠和朝鮮的清津鋼鐵廠抽調工人支援,否則在本土鋼鐵工人都要征兵的情況之下,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在幾年之內恢複這兩個鋼廠。

當初在策劃這次行動的時候,他對這兩個鋼廠破壞程度現在的要求不高,兩年之內不能恢複生產就足夠了。至於兩年之內,楊震堅信到那個時候,這兩個鋼鐵廠肯定已經回到中國人的了。現在徹底的破壞,到那個時候再建設就難了。

至於短時間之內日本人恢複一兩個高爐,每年多少煉出一些鋼或是生鐵來,對整個戰局的影響不大。而且鋼鐵產業是講究上下遊配合的,連為這兩個鋼鐵廠配套的選礦設備都沒有了,日本人恢複起來恐怕更加的困難。

楊震的回答,讓郭炳勳不明白他那裏來的那麼大的自信。盡管日本人早晚有一天會被徹底打敗,對於這一點郭炳勳從來不懷疑。但要說三年之內就擊敗日本人,按照日本人現在的勢頭來看,應該不太可能。

兩年之內日本人喪失完整的工業能力,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以日本人的賭徒性格決定了他們不連褲子都輸掉,是絕地不會認輸的。按照郭炳勳的推算,徹底擊敗日本人最快應該在五年之內比較現實。

隻是郭炳勳詢問楊震這個判斷的依據時候,楊震隻是笑笑的回答他,他對自己親手鍛造出的這支新抗聯有信心,對中國人的血性有信心。楊震盡管不吐口,但郭炳勳也清楚,這隻不過是一部分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楊震死活不說,郭炳勳也就沒有辦法深問。不過雖說有著大量的疑惑不解,郭炳勳卻依舊無法否認這場突襲戰的經典。而作為一支大軍的參謀長,也同樣是靈魂人物之一的郭炳勳,更看重的是此戰對整個戰局未來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