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1 / 2)

那邊晉綏六縱隊指揮員下了多大的決心,隋長青並不是很清楚。對於他來說,晉綏部隊並不歸屬他統一指揮。隋長青隻負責指揮應縣戰場,以及周邊的抗聯部隊,至於晉綏部隊是由陳司令員親自指揮的。

雖然與晉綏六縱隊建立了橫向的無線電聯絡,也在那裏派駐了通訊參謀,以及一部五十瓦電台。但隋長青隻是按時向其發送敵情通報,從來就沒有提過一個字的增援要求。畢竟兩軍之間雖說在同一個戰場,但是分屬不同的建製。

他的部隊,又是剛從東北調來晉北戰場。對晉綏部隊並不熟悉,作戰風格也並不了解。論資曆自己在那位老資格的司令員麵前,更是一個晚輩。兄弟部隊怎麼打,心思比較細膩的隋長青並不想指手畫腳。

而在抵達應縣之後,隋長青接到陳翰章的第一封電報,就是告訴他隻要日軍不主動向東北方向進攻,絕對不要讓晉綏六縱隊參戰。如果日軍向東北方向發起進攻,兵力不超過一個步兵大隊,也不要幹涉晉綏方麵的作戰。即便晉綏六縱隊主動提出參戰,也要委婉的一些拒絕。

陳翰章的這麼做的具體原因和真實意圖是什麼,在電報上並沒有明說,隋長青也沒有問。但考慮到這個晉綏六縱隊現在實際的位置,正處在晉東北與應縣戰場的結合部。即便是沒有這道命令,隋長青也不會接受這支距離自己最近的兄弟部隊增援的要求。

他們所處的位置,正好是兩個戰場的結合部。在其背後抗聯一部,正在與渾源的日軍激戰之中。而自己當麵的日軍,畢竟有兩個野戰聯隊。再加上搜索、工兵和輜重等隨時可以轉化成為戰鬥兵員的兵力。

除非自己停止十師主力整訓,將其全部調出參戰。否則即便加上晉綏六縱五千多人的兵力,在兵力數量上也有一定的懸殊,很容易給日軍留下可趁之機。一旦被三十二師團插向渾源戰場背後,那麼整個晉東北戰場很可能會因為這條雜魚,引起一定的動蕩。

雖說作為杜開山的老部下,隋長青不認為自己的老上級,麵對這種極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一點準備都沒有。但畢竟大家兵力都已經使用到了極致,還是相對穩妥一些為好。與其到時候引發整個戰局的被動,還不如將晉綏六縱隊就放在哪個位置上。

這麼做對這支兄弟部隊來說,放在那個位置上的確多少有些尷尬。但隋長青明顯不願意因為自己的計劃,引發整個戰局出現任何的動蕩。自己找機會下一把黑手是一回事,但是參謀長出身的隋長青明顯大局觀要重得多。

至於現在晉綏六縱隊摩拳擦掌,想要一舉解決向晉東北進攻的這個日軍步兵大隊的想法,隋長青自然是樂觀其成。畢竟都打到鼻子底下了,即便是陳司令員在這裏,也不能攔著人家不讓出手。

其實對於晉綏六縱隊兩位軍政主官眼下的心思,隋長青還是能理解的。茹越口一戰沒有打好,雖然板子不能全部都打到六縱身上,但畢竟他們是有一定責任的。部隊剛剛完成整編,雖說有兩個旅的編製,但全軍加在一起不過五千餘人。

即便加上抗聯的兩個營,總兵力也不過不到七千人,在地形不利的情況之下,又是兵力不足。而且大部分的部隊,都是此戰之前才由地方武裝升級的。再加上又是處在佯攻的情況之下,初戰失利多少有些情有可原。

但隋長青也看了他們當時的部署和指揮,的確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側翼的警戒部隊兵力過少,在製高點被敵軍已經搶先占領的情況之下,對地形和敵情未做詳細偵察,部隊還未集中,便貿然發動反擊。

不僅攻擊正麵選擇的地點過於狹窄,反擊的兵力也采取了逐次增兵,整個反擊戰打成了添油戰術。而在反擊之中隻注意從正麵死打硬衝,不注意側翼迂回,更未能切斷鐵甲嶺與五鬥山之間,以及與縱深日軍的聯係。

在反擊失敗後,部隊有些進退失序。日軍集中主力居高臨下一衝,參與反擊的一個旅建製當即便被衝亂,部隊被壓製在茹越溝內。如果不是抗聯的兩個營搶先搶占了茹越口兩側山地,將這個旅強行掩護下來,恐怕到時候就不是吃了一點虧了。

好在長期獨立遊擊作戰養成的部隊自身獨立作戰能力強,對戰場的適應能力葉強。雖說被日軍衝散了建製,但是各部隊絕大部分都以營連為單位,相當熟能生巧的安全分散突圍出來,就連裝備也沒有損失多少,隻丟了一挺重機槍。

突圍之後,收攏的速度也很快。整體雖說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但是損失的數量還是可以接受,總體來說並不算太大,傷員也基本上都帶了出來。能在部隊被衝垮的情況之下,部隊非但沒有散,還將能帶出來的東西都帶了出來。這一點隋長青很佩服,就是當年一樣打遊擊的老抗聯都做不到這一點。

不過在隋長青看來茹越口一戰的失利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恐怕還是出在他們的軍政主官身上。他認為此戰六縱隊失利,無論原因有多少,其實就是一句話。這一戰打的太過於急躁了,太過於表現自己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