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1 / 2)

楊繼財不知道,自己這一手固然遲滯了日軍可能的追擊速度,減輕了斷後掩護蘇英奇向臥虎山撤退時候的壓力。但是位於太原南城這兩座氣勢恢宏,建築精巧的城門連同城樓,也徹底的被他炸成了一堆瓦礫。

這兩座一座修建於明代初期,一座甚至修建於宋代的整個山西最壯觀的城門,此刻已經不複存在。尤其是打響了辛亥革命在山西第一槍的首義門,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見證,政治意義是很大的。結果被楊繼財將這兩座城門,直接給徹底抹平了。

楊繼財這一下子給他的親大哥,抗聯的總司令惹了無數的麻煩。連同同樣在此戰過後被打成一片廢墟的大同城牆,被日偽報紙大勢宣傳抗聯的軍事行動,對日軍為中國苦心保存下來的古跡嚴重破壞。

尤其是政治意義很濃,那位山西王很重視的首義門破壞,被日軍有意識的刻意無限度的放大。整個日偽的報紙、電台,對這件事情大事宣揚。日偽的禦用文人,也寫了大量的文章,辱罵此戰對首義門的破壞。足足半年的時間之內,都在首義門被破壞的事情上做文章。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軍從中國掠奪去多少文物,破壞了多少古跡,隻有他們自己心裏清楚。此時卻是跳出來,大勢宣傳抗聯破壞古跡,即便是一場敗仗之後,想在嘴上討點便宜。或是還有引發中國人自己內訌的意思,可這臉皮之厚在全世界也無出其右者,而岡村寧次這一手,雖說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心態,但薑還真的是老的辣。日偽這麼一大勢宣傳,的確給抗聯帶來了不少的麻煩。那些在外的山西籍方方麵麵的大員,紛紛致電中央,表示了自己的不滿。

都認為你打仗就打仗,在已經全軍撤離的情況之下,又何必將這兩座經典建築徹底的炸毀?幾百年的古跡,徹底的毀於一旦。還有雙塔寺這座傳承了六百餘年的古刹被毀,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在某些方麵的刻意在背後推波助瀾之下,大後方的很多學者紛紛給重慶和成都的八辦致電、致信,表示了自己的嚴重不滿。這些不通軍事,也不明白當時事件之嚴峻,又傲氣慣了的書生,讓中央承受了巨大政治上的壓力。

尤其是第二戰區的那位山西王,雖然沒有敢輕舉妄動,但這抗議的電報卻是一封接一封。首義門是這位老兄一向自豪的事情,你這一仗把人家最自豪的東西給炸成了一片瓦礫,人家自然不樂意了。

這些事情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風波,表麵上看是首義門被炸引發方方麵麵的不滿。但實際上背後,卻含有相當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原由。抗聯強大的武力,就駐紮在晉北,讓這位老兄猶如芒刺在背。

首義門被炸,的確讓這位老兄麵上有些無光。但他畢竟是軍人出身,當時的形勢他也並非看不到。但他大勢炒作這件事情,實際上還是想逼迫晉北的抗聯撤出山西。以免他所轄的,本身就是實力最弱的第二戰區,整天的提心吊膽的。

此一戰抗聯投入的裝備上的優勢,以及表現出強悍的戰鬥力,讓這位山西王心驚膽寒。天上飛的飛機,地上的坦克、重炮,讓他以及他指揮的第二戰區承擔了相當大的壓力。太原一戰,抗聯的裝甲快速突擊能力,讓第二戰區直接收住了腳步。

盡管第一軍在岡村寧次的授意之下,為了拉攏第二戰區的晉綏軍,已經讓出一部分地盤。但這位首先不想去當漢奸的山西王,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向北推進的第二戰區一部,進至方山縣城之後,便不肯在前進一步。

而同蒲路東,更是一步不敢邁。他的進軍步伐,始終停留在當年晉西事變之後,與中央達成的範圍之內。雖說也略有越過雷池的舉動,但超過太多底線的地方卻是沒有。在很多方麵,還是很克製的。

除了不願意為日軍充當馬前卒,去做漢奸之外,也擔心抗聯在有模有樣的給自己再來一次。自此次山西境內戰事爆發,那位山西王便始終在密切的關注著。這一戰打的不僅是日軍第一軍膽戰心驚,就連他也始終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

山西境內的十八集團軍幾大根據地,已經壓的他喘不過氣來。要是再來上這麼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共軍,那豈不是要了自己的老命?就連一向強橫的日軍,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自己現在殘破不已的那十幾萬人馬,豈不是更不是對手?

不過忌諱歸忌諱,這位少掌櫃出身的山西王心中也清楚。他如果選擇使用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軍事手段。非但不能解決山西問題,反倒還會將自己所剩不多的本錢耗光。那樣樂的可不單單是日本人,還有重慶的那位第一人,以及其他各方麵的勢力。

更何況打,自己的晉綏軍也肯定打不過。人家什麼裝備,自己丟掉了兵工廠之後,曾經國內裝備最好的晉綏軍,已經是殘破不堪。打,自己這僅剩的十幾萬人馬還不夠給人家塞牙縫的。日本人都屢次在他們手中吃了大虧,更何況是自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