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雖說此次戰役從規劃到發起,老總雖然表態支持。但是在與副總指揮多次商議之後,內心之中也一直在為楊震捏著一把汗。用楊震沒有見過麵的那位副總指揮的話來說,這個小家夥的胃口太大了。
在麵對日軍最大戰略集團關東軍的情況之下,還要向西打通與關內之間的陸路聯係,與日軍蒙疆駐屯軍和華北方麵軍作戰。這可不單單是兩麵作戰,如果說的重一些,甚至可以說是同時麵對關內的日軍中國派遣軍和關外的關東軍兩大戰略集團。
這樣大規模的戰役,就算有彙集關內兩大根據地精華的挺進軍配合,有著關內部隊的策應和支援。但在全軍麵對日軍普遍劣勢的情況之下,也很難完整的達成戰役的目的。抗聯有著大量的坦克和炮兵,又有著飛機的支援,初期的突破也許會很順利。
但在無論是關內,還是關外,兵力都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之下,無論那個戰場一旦後繼乏力,這一仗恐怕就要輸了。日軍的確是三麵作戰,但是日軍的補充兵員能力與持續作戰能力,也不是抗聯和關內部隊可以相比的。更何況關內部隊並不單單是兵力劣於日軍,還有裝備和兵員素質,各級軍官的指揮能力,也一樣都遠遠的遜色於日軍。
副總指揮認為最恰當一些的部署,應該是東北采取手勢,以便集中兵力和裝備,優先打通關內外的聯係。為關內向抗聯提供兵員和其他資源,做好準備。而不是在這麼長的戰線之上,同一時間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想要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可你也得有那麼大的肚量。他手中的兵員素質和裝備,雖然是幾大戰略區最好的一個。但兵員的持續補充能力,卻是各大戰略區之中最弱的一環。在還要保留大量的農業人口,以及征集大量工業人口的情況之下,楊震這麼做是相當危險的。
的確,抗聯到目前為止,對關東軍一直保持著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勝利標準。前幾場戰役,打的也的確的漂亮。可以說從戰役構想、部署,以及整體戰局的把握來說,幾乎是無可挑剔。
尤其是戰役發起的突然性,以及新裝備投入使用的突然性上,也達到了近似乎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正是因為這樣,才讓關東軍,甚至日軍大本營更加重視。對東北戰場上,投入的兵力和有生力量更多。
雖說抗聯在裝備上占據相當大的優勢,戰鬥力上也的確相當的強悍。但以日軍的素質來看。眼下以當年淞滬戰場中國投入兵力總數一半的實力,對抗當年日軍投入淞滬戰場近兩倍的兵力,也實在是太過於冒險了。
就算殺敵一千,自損五百,這個拚消耗抗聯也是拚不起的。盡管日軍還要多線作戰,但是畢竟人口總數在那裏擺著。他們想要擴軍,依靠有效的國民動員體製,很快就能滿足需要。但你抗聯想要補充戰役中的損失,可就不是那麼的容易了。
你們的北滿根據地,現在對青壯年的使用上,已經到了實施嚴格的計劃使用地步,這種從來沒有過的方法。這很直白的說明了你們在持續發展能力上的弱點在哪兒。現在對你們來說吧,正好與關內的情況,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弱點已經從拚鋼鐵,拚軍隊素質,成為了拚不起傷亡了。無論你戰役的出發點是什麼,適合而止、量力而行才是最適合你們的。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一天也建不成一座高樓。你的兵力拚光了,敵人卻可以持續增兵,到時候你怎麼辦?
這是副總指揮在了解楊震此次作戰全部計劃之後的想法,有些反對的原因。作為軍事大家的副總指揮,著眼點相當的準。一眼就看出了楊震這個計劃之中,最大的弱點在那裏。日軍可持續投入的兵力總數,超過抗聯太多了。缺乏充足的後備力量,是此戰之中抗聯最大的弱點。
副總指揮更加擔心的是,一旦抗聯在綏遠和晉北投入的有生力量不足。單靠去年大掃蕩之後,損失不輕的關內部隊,很難承擔這麼重大的戰事。也就是說副總指揮認為,關內部隊打這種作戰,暫時還沒有那個條件和實力。
在眼下整個晉北戰場,還需要抗聯承擔主要作戰的情況之下,一旦抗聯在晉北作戰失利,整個關內參戰的部隊,也將要受到很嚴重的損失。副總指揮很是擔心,城門失火、殃及魚池。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無疑會加劇關內各個部隊,在去年反掃蕩之後的困境。讓現在本就很虛弱的華北各個根據地的困難程度,會進一步的雪上加霜。對於副總指揮的這些想法,老總雖說沒有表態,但是這心也在暗暗的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