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的敵情(1 / 2)

看著楊震聽完自己這番話之後緊皺的眉頭,以為他有些不滿意這個數量的老總,沉默了一下後道:“楊震同誌,殺民養兵不是我們的政策,更不是我們的做派。我們是什麼軍隊,你應該清楚。”

“大災之年不僅僅是軍隊要吃飯,老百姓也是要吃飯的。軍隊吃不飽沒有戰鬥力,老百姓吃不上飯也是活不下去。我們不能固澤而魚,隻滿足黨政軍各級幹部和部隊的死活,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現在整個華北地區,除了山東還好一些之外。麵積與去年年初相比,已經縮減了三分之一,人口減少了近一半的整個華北根據地,就是砸鍋賣鐵也負擔不起這麼多的部隊吃飯。這不單單是你們,就是華北其他的部隊也是一樣。”

“去年的大掃蕩規模是空前的,各個根據地蒙受的損失也是空前的。現在又是剛剛開始春播,各個根據地去年剩餘的,本就不多的存糧,現在更是所剩無幾。但凡還能勉強維持的話,中央去年冬季也不會將太行軍區部分部隊調回延安休整。不就是無法解決衣食的問題,才將部隊調回來的嗎?”

“晉西北地區能拿出這五千石的糧食,已經是傾盡所有了。今年的春播這才開始,他們還要幾個月之後,才能重新獲得糧食補充。晉西北的機關和部隊,恐怕今年秋收之前,隻能依靠黑豆維持了。”

“關鍵的是眼下在晉東南、冀南、冀魯豫地區已經出現的旱情,會不會波及到晉西北、晉察冀,現在我們誰也不敢保證。如果旱情的麵積,大幅度的增加,那麼本就貧瘠的晉察冀和晉西北地區承受能力更差。所以眼下他們自己總歸還是要留下一些糧食,以便準備應對旱情。從太原搶運出來的糧食,除了調撥給太行一部分之外,剩餘的還要作為儲備糧。”

“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陝甘寧邊區雖說展開了大生產運動,但結果究竟怎麼樣,也還需要等到今年秋季才能看到結果。要知道原來的陝甘寧,可以是一直在依靠晉西北調糧支援。現在晉西北非但無法給陝北支援,反倒自身還需要陝北補充。”

“我今天跟你談的這些,並不是替關內的同誌叫苦。我隻是讓你有一個心理準備,即便此次戰役完全實現我們的目標。但至少今年秋收之前,關內的各個根據地無法負擔你們在晉北兵力的供應。甚至一旦災情真的蔓延開來,你們很可能還要抽出部分糧食支援關內。”

對於老總的回答,楊震琢磨了一下之後道:“老總,我可不是不滿意。有著一百多萬斤的糧食,我已經感覺到很知足了。我原本以為是會有一些困難,但之前沒有想到關內各個根據地,現在居然會如此的困難。”

“剛剛我一直在想一些對策,畢竟大多數的地區旱情現在才剛剛顯露。今年的天災究竟會什麼樣,眼下還無法預料,我們必須得做些準備。一旦冀南、冀魯豫、河南的旱情,蔓延到晉東南地區,再加上日偽軍的封鎖和掃蕩,根據地恐怕要比去年還要困難。”

“老總看這樣好不好。我們的軍車從後方運輸彈藥和物資,返回的時候除了傷員和戰俘之外大部分都是空車,這樣做無疑也是一種浪費。我想讓各地政府和分區,將已經出現災情,自身也無力救濟地區的受災居民,想辦法轉運到晉西北地區。”

“還有去年反掃蕩作戰之中,父母被殺或是被掠走遺留的孤兒,我們都可以接收。隻要這些人送到晉西北或是晉東北地區,我們動用返回根據地的卡車,將其運回東北。一句話,有多少我們可以安置多少。”

“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各個根據地的負擔,也可以增加東北最急需的人力資源。老總今年的春旱,很有可能會是今年大旱的一個開始。我想我們應該提早做一個準備為好,以便應對這場巨大的天災。”

“另外,我想從東北抽調一批地瓜苗和馬鈴薯苗,調撥給各個根據地。地瓜和土豆長期吃,的確受不了。但那玩意耐旱不說,產量也很大。雖說營養價值不算高,但是熱量高。可以在大旱之年,保證老百姓不被餓死。”

“此外,我建議各個根據地來得及種植地瓜和土豆,馬上就開始播種。如果來不及的,則立即開始種植蘿卜、南瓜一類的生產速度快、產量大、耐旱的蔬菜,以及花生等一些農作物。采取瓜菜代的辦法,解決一批糧食替代品。”

“老總今年的旱災,既然已經漏出了苗頭,我們還是提前做好應對手段為好。及早準備,我們才能將損失降低到最輕。因為旱災我們無法種植糧食,那麼可以種植一些產量大、耐旱的薯類嗎。”

“我們也可以讓地方政府組織百姓,搶修水利工程、打一些深井。部隊抽出作戰,但地方政權不是還在嗎,還是依舊可以組織群眾進行自救。就算大戰正甜,我們也不能看著旱情蔓延而不管不顧。隻要我們努力去尋找對策,總歸還是有解決辦法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