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2 / 2)

“日軍野戰師團的一個大隊,在很多的時候能打垮重慶方麵的一個師。很多的時候,我們要想吃掉日軍一個大隊,至少要集中一個旅,甚至更多的兵力。即便這樣,也不見得能夠完整的吃掉日軍一個步兵大隊。我知道你們抗聯的部隊戰鬥力很強,但眼下敵我實力太過於懸殊。”

坐在老總對麵的不是別人,正是抗聯的一號首長楊震。能他在這個不應該離開指揮部的時候來興縣,是為了與老總商量在整個晉西北戰場上關內外部隊配合的問題,最關鍵的是糧食和物資補給的問題。

在穆長秋突破外長城一線,開辟大同戰場之後。糧食的籌措,異常的困難。單靠在集寧和歸綏繳獲的日軍儲備糧食,很難長時間滿足大同戰場的需要。而抗聯前送的補給,還是以彈藥等作戰物資為主。他這次來興縣,就是為了糧食的問題。

另外,第一次配合作戰的抗聯與晉綏軍區之間,在戰場協同上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晉綏軍區配合作戰的部隊,與抗聯在作戰風格上完全是兩樣。相互之間的配合相當的生疏,甚至出現過誤傷的事情。楊震在這個時候來興縣,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情。考慮到老總就在興縣督戰,派別人來不太合適。

至於此次太原突襲戰雖說很關鍵。但是對於此次作戰的全局來說,不過是一場規模不大的局部戰鬥。如果說重要,恐怕也是在四十一師團和三十二師團的增援部隊,抵達太原戰場之後的事情了。

楊繼財在太原的行動,無意之中拖住了日軍一個完整的師團,一個師團的大部。變相的拖住了部分日軍的兵力,減緩了日軍增援晉北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晉北戰場上,陳翰章的壓力。至少在奪取大同的戰役進展上,給了他相對充足的時間。

說實在的剛接到報告四十一師團抵達太原的時候,楊震還並未怎麼擔心。在他看來以楊繼財的能力,再加上晉綏軍區和晉察冀部分武裝的配合。在四十一師團突破防線之前,完成搶運設備的任務,還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但在三十二師團加入戰場之後,他的心就一直懸著。無論是晉綏軍區還是晉察冀軍區,現在的精華一個在包頭戰場上,一個在挺進軍之中。剩下的部隊,不是在去年的反掃蕩戰鬥之中損失慘重,就是主力調走留下的地方武裝。可以說能夠起到的作用,並不會太理想。

這些部隊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裝備都相當的差。而且這些部隊也習慣了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遊擊戰。這種與日軍正規野戰師團硬碰硬的戰鬥,恐怕很難堅持太長的時間。而楊繼財帶領的迂回部隊,雖說裝備精良,但兵力卻太少。

一下子撲上來兩個日軍師團,對於位於整個風暴核心位置的楊繼財來說,他還能堅持多久,這是他最擔心的問題。即便是有關內的部隊配合,但是以一個加強團的兵力,與一個半師團的日軍硬抗,這也是很難做到的。

而楊震更為擔心的不僅僅是部隊能不能安全的撤離,擔心的不僅僅是自己點名的西北煉鋼廠設備能不能最終搶運出來。他內心還有一層以他的性格來說,無法說出口的擔憂,那就是對自己這個親弟弟安全上的擔心。

一旦這個親弟弟犧牲,已經失去一個兒子的父母能不能接受的得了。楊震很清楚,自己這個弟弟雖說有些內向,但是絕對不是那種怕死的人。在戰局失利、無法突出重圍的,部隊全軍覆滅的情況之下,他絕對不會為了偷生而去當俘虜的。

隻是他沒有想到,楊繼財卻就是依靠這些湊到一起的,建製不同的部隊,在縱深還有部分日偽軍的情況之下,硬生生的頂住了日軍一個半師團的圍攻。在日軍的眼皮子底下,將大部分的設備和工人,都給安全的搶運出來。

這個時候,楊震才發現自己真正的是小看了自己的這個弟弟。不過對於現在的楊震來說,他認為楊繼財既然到了現在還沒有叫苦,那就說明形勢並未一點緩和餘地也沒有。作戰參謀出身的他,不是那種死板著執行任務的人。

能夠以這樣的兵力,與日軍一個半師團抗衡這麼長時間,他楊繼財應該明白進退。如果他還在堅持,也就意味著最後這十幾個小時他還能抗下來。想到這裏楊震心中為這個弟弟的擔心,多少減輕了一些。

但楊震也很清楚,即便是楊繼財所部能堅持最後這十幾個小時。恐怕他指揮的部隊,在這麼多的日軍,如此長的時間圍攻之下,恐怕也要打光了。部隊的損失,楊震固然心疼。但如果能夠搶運出這些設備和工人,以及未來對整個華北戰局的影響,在楊震看來這個代價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