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爆破點周邊的城牆全部垮塌,連同東門以北,北門以東的大段城牆也全部被震垮。整個東麵和背麵的城牆有近一半的麵積,被徹底的炸塌。在爆炸力的摧毀之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斜坡,供步兵突擊的突破口打開了。
見到突破口已經打開,穆長秋不待硝煙散盡,便指揮起爆前才秘密調過來的兩個主力營,在四挺高射機槍,以及迫擊炮彈的火力掩護之下,快速的衝過突破口向縱深發展。至於兩麵城牆上,在爆炸之中幸存的寥寥無幾的日軍,隻派出了兩個加強排沿著城牆掃蕩。
被爆破搞得措不及防的日軍,短短的時間之內,東北方向的縱深防線連續被突破。而在東城門的十三團,在突破部隊側翼的支援之下,也一舉突破之前還相持不下的甕城日軍防線,除了留下一個營控製突破口之外,全團主力突入城區縱深。
而在南線,負責切斷綏遠城與歸化城之間日軍聯係的騎兵旅的一個營,也在抽出手來調轉了攻擊方向的大青山遊擊支隊一個團的配合之下,突破南城門。從南麵攻入綏遠城,並向縱深快速發展。
對城內偽蒙軍並不是很放心,自己又因為失誤,將城內防守主力騎兵第四旅團折騰光了的西原一策,在部署防禦的時候,將城內日軍的主要有生力量,都放在了城北與城東兩個方向。尤其是城東,幾乎集中了城內日軍守軍一半,偽蒙軍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
這些在與十三團的夜戰之中,雖然守住了甕城以西的防線,但是損失極其慘重。而城北的守軍,又被十五團一個營部隊死死的纏住,根本就無力增援其餘方向。整個歸綏城內縱深防禦,日軍兵力極其單薄。突入城區內的部隊,利用這個態勢,快速的向縱深發展。
盡管日偽軍利用城內的民房,拚命的頑抗。但在抗聯裝備的大量小口徑直瞄火炮的火力打擊之下,日軍的抵抗迅速的瓦解。至於偽蒙軍,則大批的投降。戰至中午,日軍在歸綏城內的整體防禦全部崩潰。
殘存的日軍在縱深陣地連續被突破的情況之下,擔心僅存的一點兵力,也被敵軍分割開來。也就顧不上那些偽蒙軍的想法了,全部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收縮到了城原滿清綏遠將軍府之內。
西原一策雖說在此戰之中,屢屢在決策上出現失誤,但是人倒也硬實,不失將軍風範的異常平靜。在外城防線全部崩潰,守軍死傷慘重的局麵,城內防禦縱深連續被突破。也沒有下命令向眼下尚屬平靜城西突圍,而是固執的下令堅守最後一塊陣地。
其實倒不是他真的穩如泰山,真的不想突圍,就老實的坐在這裏等死。早在城牆被炸塌的第一時間,已經知道綏遠城守不住的他,就曾經想過率軍向西突圍。但他很是擔心敵人在西麵設伏,等著自己上鉤。
要不然抗聯為什麼隻是三麵圍攻,而單獨西麵異常的平靜?支那兵法之中的圍三厥一戰術,他西原一策多少還是懂一些的。敵軍投入的兵力雖說不多,但是這麼多的坦克和卡車都衝過來了,步兵還困難嗎?這個問題幾乎都不用想。
眼下敵軍隻是重點圍攻歸綏城三麵,獨留下西麵沒有動靜,其中沒有鬼就怪了。之前第四騎兵旅團的全軍覆滅,讓這位西原一策中將實在不敢在城外與敵軍決戰。在他看來固守還有一線生機,如果脫離堅城突圍,在敵軍的坦克追擊之下,絕對是十死無生。
思慮來、思慮去,這位西原一策中將還是決定死守綏遠城內最堅實的建築物,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辦公所在地,也是整個綏遠城內最著名的曆史建築物,清代乾隆年間建築的綏遠將軍府。
就在收縮進龍王廟內的百餘名日軍,隨著這座麵積不算大的小廟,一同在騎一旅的炮火之下灰飛煙滅的同一時間。整個歸綏守軍殘餘兵力,連同歸綏城內那幾大著名的蒙奸和漢奸,全部被壓縮進綏遠將軍府。
跟隨第二梯隊一同進入歸綏城的穆長秋,根據戰況調整了部署。他將西線原本準備守株待兔伏擊日軍突圍的兩個坦克連,調進了城內。用一個連的T三四坦克,利用厚重的裝甲,直接將歸綏將軍府的外牆撞塌多處,為步兵進入打出突破口。
在坦克打開突破口之後,他直接投入進了兩個連,從南北兩個方向,對依舊在拚命頑抗最後的這些日軍進行圍殲。而接替T三四坦克的BT坦克,就停留在撞開的突破口處,用四十五毫米坦克炮和車載機槍,掩護進入院落的部隊作戰。
在爭奪綏遠將軍府的時候,穆長秋沒有采取歸化城圍殲日軍最後殘存兵力時候,采取的直接使用炮火覆蓋,將裏麵的日偽軍士兵連同建築物一起直接送上天。經過慎重的考慮,還是采取了逐一爭奪的辦法,一個一個院落的硬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