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1 / 2)

十七師屬炮群,雖然裝備了一個蘇製七十六毫米加農炮營。但是卻因為日軍的炮兵陣地設置的位置很是刁鑽,直瞄火力打不到。角度夠的山炮,射程上卻是夠不到。傾盡全力,卻始終無法壓製住這六門二十五磅炮。

在第一天的戰鬥之中,這六門二十五磅野炮運用優勢射程,在加上日軍始終控製著製高點,炮火射擊極其精確。盡管隻有幾門二十五磅炮,但是再加上日軍炮兵的素質。在這幾門火炮被摧毀之前,在整個戰鬥期間給抗聯西集團北線的進攻步兵,始終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和威脅。

這個方向地形複雜,不僅地處丘陵與渾善達克沙地交錯地帶,地形相對破碎。區域內的丘陵雖說高度不高,坡度也很緩,但是主要製高點都在日軍手中。而且可供進攻發起的地帶,有著大量的大大小小的鹽堿湖。

使得攻擊正麵的寬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製不說。還將進攻區域的地形,分割的相當淩亂。使得抗聯的攻勢,很難連成一線。日軍部署在幾個製高點的火力,也給了進攻部隊很大的壓力。

而且在這個方向日軍兵力雖然不多,但大量裝備的兩磅反坦克炮,與二十毫米自動炮的火力組合,給裝甲一旅裝備的T二六坦克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而這一線日軍超過編製幾倍的機槍火力,縱橫相連的明碉暗堡也給抗聯的步兵帶來相當大的威脅。

在裝甲一旅發起攻擊時候,日軍並未在一線防禦陣地放置太多的兵力。其主要的兵力,都放在二道和三道防線,以及大量的倒打火力點和暗堡之中。而這一線日軍的暗堡數量,遠遠超過抗聯攻擊發起之前的判斷。使得攻擊部隊火力壓製,並未給予守軍太大的殺傷。

當麵的日軍在一線防禦工事被抗聯炮火摧毀過半之後,利用縱深還算完整的工事,幹脆讓出一線防禦陣地。全軍收縮回二線防禦陣地。在縱深炮火的支援之下,頑強的頂住了裝甲一旅的攻勢。

實際上日軍采取的這種以二道防線為主,讓縱深地帶的守軍直接承受壓力的防禦戰術,對擔任二線防禦部隊意誌力要求是相當高的。因為一線陣地被突破,一旦被敵軍突入縱深,很難保證部隊不被一鼓作氣衝垮。

而且一二道防線之間的各種側翼火力點上的守軍,在攻擊方的多重火力與攻勢之下,意誌力稍差也很難不保證崩潰。但在戰場上日軍一向頑強的意誌力,卻是恰恰的讓日軍指揮官敢下這個賭注,將主要的防禦兵力放在二道防線,以及兩道防線之間各個火力點之中。

最關鍵的是在北線抗聯突擊集群,在指揮上也出現了一定的偏差。用此戰過後楊震的話來說,這打法太過於中規中矩了,太過於求穩了。即不敢一鼓作氣,投入坦克兵力將日軍二線主防陣地衝垮,也不敢在兵力占據優勢的情況之下將兵力打散,以分散對淩亂。

抗聯講究的在攻擊之中采取的三三製戰術,可不單單隻是班排戰術。對於營連一級部隊,一樣都很適用。日軍一二道防線之間有大量的倒打火力點與側翼火力點,突入縱深兵力采取集團攻勢,不管是以團為建製,還是以營為建製,那是給自己找麻煩。

但是完全可以集中坦克將敵軍防禦陣地切斷之後,采取營連多路齊頭並進,充分利用抗聯手中小口徑直瞄火力的優勢,一點點的清除這些地堡與火力點。隻要將日軍一二道防線之間的工事群,切割成淩亂,其餘的事情就好辦了。

前一階段會戰結束,整個東北外加上察東都已經進入晚秋,甚至是初冬。察東一向是塞外苦寒之地,雖說不如北滿那麼的冷。但是冬季的氣溫也不是長城以內可以相比的。整個冬季都是滴水成冰。

在滴水成冰的季節裏,無法使用鋼筋水泥,日軍根本就無法構築太多的永備工事。即便很多的工事群都是由石頭壘成的,但是中間並無水泥接縫。工事的強度,甚至還不如通遼地域的築壘地域。在塞外苦寒的天氣裏麵,能將工事修成這個樣子已經不錯了。

如果劉長順采取多路小規模的突擊,不僅可以分散日軍防禦的兵力,還可以尋找機會分割日軍的防禦態勢。隻要手中攥著足夠的預備隊,又有大量的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等直瞄火力,有什麼可擔心的。

但劉長順卻是恰恰沒有這麼做,而是中規中矩的采取了營為建製的兩路突破戰術。在炮兵的火力壓製之下,步兵掩護坦克一線突擊。但在盡管顯得很淩亂,但總體相加不算狹窄的正麵上,每次出動的坦克最多兩個連,根本就沒有形成集團攻勢。

總體的攻勢力度不僅沒有上去,而且攻擊線顯得有些淩亂。每次的攻勢,兵力都無法占據優勢。在戰鬥之中過於四平八穩,不敢放開手腳的攻勢。這也就造成了陳翰章的擔心,自己是不是推薦錯人選了。

的確這一帶的地形有些複雜,在整個渾善達克沙地與丘陵交接的地帶上,有數個大大小小的鹽堿湖,讓抗聯的攻勢很難形成整條線。但這些湖泊的麵積都不大,普遍隻有幾百平方米,甚至是隻有幾十平方米,影響其實並不是很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