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眼下的陳翰章,心思更多的都是放在了怎麼樣最大限度的利用此次轟炸的戰果上。在突破正鑲白旗一線防禦之後,秉承著趁你病要你命原則的陳翰章,在第一時間將手中留作預備隊的最後一個獨立坦克營也立即投入攻擊。
掩護步兵沿著第一梯隊已經打開的通道,向日軍縱深發起攻擊。爭取一鼓作氣,徹底的突破正鑲白旗境內日軍的防線,切斷二十六師團與沽源、張北日軍之間的地麵聯係,並突破日軍的縱深陣地。
但與正鑲白旗境內進展相對順利相比,在北麵正鑲白旗與蘇尼特右旗交界處的烏蘭卓爾方向發起攻擊。按照計劃準備直插鑲黃旗,切斷蘇尼特右旗與正鑲白旗之間日軍聯係,將整個二十六師團分割成兩半的裝甲一旅以及十七師兩個團,雖然突破了一線日軍的防禦。
卻在向縱深發展的時候,被日軍死死的阻擊在二線陣地與一線陣地之間。盡管負責指揮該方向的劉長順,進行了反複的突擊。但是在日軍拚命頑抗之下,卻是始終未能得手。在日軍一二道陣地之間,陷入了苦戰之中。
日軍二十六師團的主要防禦體係,為了向南銜接正藍旗、太仆寺旗日軍防線,並掩護身後的商都、化德一線的二道防禦體係,主要都部署在正鑲白旗境內。蘇尼特右旗境內,隻是作為側翼防線使用。
在這個方向,隻有岡村寧次後調到該方向的以一個步兵聯隊為基幹,加強了剛從本土調來的兩個獨立步兵大隊。兩個由從東南亞轉運過來的英軍戰利品中的二十五磅野炮,三點七英寸山炮,外加兩門英製四點五英寸榴彈炮,組成了一個臨時炮兵大隊提供火力支援。
這個支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這一線陰山山脈向南延伸的多山丘陵地形,保證正鑲白旗境內二十六師團主防禦體係的側翼,並監控抗聯可能會迂回陰山北麓的行動。這個支隊的兵力雖說不算多,但是卻是整個察東日軍防線向北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前沿警戒哨。
而且其與南部的日軍二十六師團主防禦區域,形成一個完整的連接。兩部防區之間,有臨時公路相連,以及大片的雷場。如果不將其與二十六師團主要防禦區域割斷開來,會給接下來的迂回穿插帶來相當大麻煩的。
裝甲一旅的攻擊目標,就是利用坦克集群的衝擊力,快速的突破這個日軍支隊與二十六師團之間的結合部,切斷二者之間的聯係。然後以一部兵力合圍這個支隊,並以主力向鑲黃旗一線穿插,分割日軍第一道防禦體係與縱深之間的聯係。
考慮到整個察東地區日軍整個防禦態勢和體係,以及兵力部署的重點部位和方向。在抗聯的地毯式轟炸之中,這個方向的日軍並不是抗聯轟炸機的重點轟炸目標。除了部分由法製戰鬥機改裝的攻擊機配合之外,裝甲一旅的攻勢,主要還是依靠地麵火力支援。
隻是這個方向的日軍防禦陣地,在空中、地麵雙重打擊之下雖說損失不輕,一線防禦工事大部被摧毀,但縱深的防禦體係,大致上還算是完好。最關鍵的是這個方向的日軍,除了一線陣地之外,整個縱深防禦體係的射界,居然是有相當一部分是向南的。
一線防禦的工事,多以環形防禦與暗堡相結合。其真正的核心工事,則全部都放在了二線縱深地帶。一線的火力點以輕機槍、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為主。重機槍與反坦克炮的火力點,全部都放在二線陣地。
而在一二線防禦陣地之間,設置了大量的梅花型火力點與倒打火力點。利用地形修改,加上人工堆積的大量反坦克障礙物,與明暗碉堡相結合。所有的暗堡,全部都是三百六十度射界的。並利用超編的重機槍與速射炮,組成單獨的火力單元。每一門速射炮周邊二十米之內,都至少有一挺機槍進行火力掩護。
火力部署上雖說火炮的數量不算多,但所屬火炮的射程足夠。尤其是英製二十五磅野炮,一萬兩千餘米的最大射程,即便是抗聯的蘇製M三零式一二二榴彈炮都不如。雖說炮彈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大射程卻給抗聯的攻擊部隊帶來了相當多的麻煩。
這些火炮,將日軍整個一二線防禦地帶標明了射擊標尺。並不與抗聯打炮戰,而是專門用來配合機槍陣地壓製抗聯的步兵。前沿各個陣地與後方炮兵陣地之間,架設的通訊線路全部地下話。
一旦某一方向出現問題,立即集中火力不惜炮彈的拚命進行火力攔截。而這些火炮的掩體,沒有部署在一般認為可靠的丘陵地區的反斜麵陣地上。而是基本上都是在丘陵地帶前的半地下工事之內,並經過仔細的偽裝。炮兵陣地部署的,也相當巧妙的利用的地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