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1 / 2)

但這位羅斯準將唯一能幫上的這個忙,對於分析日軍究竟可能運到中國多少戰利品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說是廢紙一堆。就像那個家夥說的那樣,英國人的師與一般國家的師體製不一樣,他們的編製不是固定的。師下屬有旅,但是這個旅的編製是不固定的。

不僅步兵不固定,技術兵種也是不固定的。就像他們在戰場上,經常出現什麼六分之五旅,四分之一營的編製。其實這個編製,就是其他國家兩支部隊戰場上打剩的殘部,或是由幾支部隊抽出兵力臨時編成的部隊。

這種混編的部隊,到是戰時的慣例。不過在別的國家就是一個臨時支隊,基本上沒有什麼正規的番號。隻有英國人,搞出這麼一個讓對手和盟友判斷不清的番號來。咋一看起來,這支軍隊還是一支完整的部隊,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至於他們的團,隻相當於其他國家的營,團一般隻有一個營的編製。整個編製是亂七八糟,剛一接觸以為他們的師編製相當的大,就像其他國家的軍一樣。等詳細接觸,才會發現壓根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他們的一個下轄三個步兵旅的步兵師,與其他國家的三團製師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師屬四個炮兵團,咋一看火力相當的強。其實不算配屬炮兵,隻有三個炮兵營,一個反坦克炮營的編製。

而且編製不是固定的,隨著戰事的進展也在不斷的調整。上個月可能下轄兩個炮兵團,這個月沒準就配備上了三個。到了下個月,搞不好成了一個或是幹脆一個沒有。等到半年之後,也許一個步兵師下轄五六個所謂的營級炮兵團。

好在廢紙歸廢紙,但這麼一點情況,多少在楊震推算日軍運到天津的這批戰利品數量上,起到了一點作用。盡管隻是根據英軍在東南亞幾個常備澳大利亞和印度步兵師,加上後調集過去的一個完整英軍步兵師,標準常備編製推算出來的。

並未加上英軍加強的火炮,以及新加坡島內的火炮。可一番計算下來,這個總體數字也讓楊震很是吃驚。哪怕其中有三分之一被日軍繳獲運到中國戰場上,那麼對抗聯的威脅就相當的大。

最關鍵的是這些二十五磅炮,東南亞的英軍有沒有配備專用的九號穿甲彈。如果配備了這種穿甲彈,那麼威力怎麼樣,目前都一無所知。即便是從不相信戰場上有好運這種指著上帝吃飯的事情,但楊震依舊多少祈禱英軍能夠小氣一些。

實際上日本人席卷東南亞,僅僅在馬來亞和新加坡戰役之中,繳獲的英軍火炮數量就達到了九百餘門,機槍兩千餘挺,汽車一萬兩千餘輛。再加上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繳獲的荷屬東印度軍隊裝備,各式火炮達到了上千門。僅僅新加坡一地,就繳獲了上百門的高射炮。

一群綿羊帶著一群綿羊,與一群餓狼作戰的結果,隻能是羊被狼吃了一個精光。除了菲律賓的美軍打的頑強,戰敗是因為大環境導致的外援斷絕之外。在馬來亞、菲律賓,以及荷屬東印度群島,日軍基本上是秋風掃落葉。

單單英製、美製、荷蘭製造的步槍和機槍,就能武裝十幾個師。這還不算大量的彈藥,以及各種車輛、飛機。運到中國戰場上的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日本人還要留著在東南亞組建傀儡軍隊用。否則這批裝備中的重裝備,如果全部運到中國戰場,隻能讓楊震更頭疼。

不過雖說敵情,尤其是日軍裝備上的巨大變化,讓抗聯很多高級幹部有一些擔心。但是在作戰計劃最終敲定的時候,經過與郭炳勳、陳翰章,以及挺進軍的司令員和政委反複商議,楊震還是選擇了以察東作為主要的突擊方向。

陳翰章在選擇在自己率部實施大範圍迂回穿插之後,接替自己正麵突破二十六師團防線人選的時候,提出的人選卻是讓楊震感覺到相當的意外。在抗聯所有縱隊一級的幹部之中,他居然選擇了因為更善於防禦,號稱排炮之下不動如山,而不是擅長進攻的劉長順。

他選擇劉長順的理由很簡單,麵對著日軍這種大縱深,多層次的防禦態勢,正麵的攻勢應該更穩健一些,全軍要盡可能的步調一致。一旦有任何方向輕敵冒進,其他方向無法跟進,突擊部隊有被合圍的危險。選擇劉長順接替自己,可以與南部戰線配合的更加緊密一些。

而且相對於王光宇、杜開山、王效明、陶淨非等其他的縱隊一級指揮員來說,劉長順是所有縱隊一級指揮之中,除了陳翰章之外接觸裝甲兵戰術最多的人。裝甲兵初創的時候,就是在他的轄區內進行訓練和整編。

但考慮到劉長順對戰機把握的敏感性不強,很多時候猶豫不決等一些性格上的先天弱點。陳翰章建議調馬春生擔任參謀長,以與劉長順配合彌補他的不足。這樣既可以保證不冒進,但也不會因為過於穩健而失去戰機。

作為抗聯的重點組建部隊,當初裝甲部隊相當的受到重視。為了保證順利組建,劉長順當時作為生產建設兵團的司令員,擔負了整個裝甲兵組建時候的後勤保障工作。經常去訓練基地的他,隻要有時間就與陳翰章一起研究戰術。所以對於劉長順在裝甲兵戰術研究上,陳翰章認為並不比自己陌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