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1 / 2)

楊震沉吟了一下之後道:“我的意見是兵力部署按照你的來,但是整個穿插行動的範圍,還是要盡可能的擴大。你說的沒有錯,無論是從敵我可調動以及投入戰場的兵力來看,還是從物資儲備的總量來看,此戰我們都拖延不起。”

“從整體戰場態勢來看,我軍屬於三麵出擊的同時也是麵臨三麵受敵的態勢。一旦戰役打響,也就是說在短時間之內我軍的實力便處在使用到極致的情況。而日軍卻可以源源不斷的從本土、朝鮮,以及關內其他戰場調集兵力。”

“兵力的不足,是我們麵臨的最大困境。而此次戰役發起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打通與關內之間的聯係,以便利用關內豐富的人力資源為我所用。但對於我們來說,此次會戰勝利了,這個問題的確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在此次會戰尚未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前,所有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還隻是一個未知數。也就是說我們暫時還要依靠手頭的力量,來承擔所有的壓力。也就是說兵力上的短板,至少在此次會戰之中,依舊是我們所麵臨的短處。我們麵臨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就隻能是盡可能的速戰速決。”

“這就要求我們在戰略和戰術布置上,多動一些腦筋。如果這次會戰,我們按照常規模式去打,按照你的判斷,恐怕時間上會對我們相當的不利。所以說此戰之中,無論我們情願不情願,都要冒一些險,運用一些非常規的戰術。”

“在四零年德軍進攻法國的戰役之中,麵對著法國人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德國人並未硬著頭皮去發動進攻,而是選擇了比利時、盧森堡、法國之間的阿登森林地帶為主要突破口。因為沒有人認為坦克這種與步兵和騎兵相比,笨重的多的裝備會從阿登山區通過。英法兩軍從上到下,根本就沒有預料到德國人會選擇那裏作為突破口。”

“結果怎麼樣,德國人的賭博成功了。他們不僅避開了正麵堅固的馬奇諾防線,還一舉深入法國境內並橫掃比利時,切斷幾十萬英法聯軍的退路。此一戰基本上可以說,一舉奠定了西歐戰役的勝局。”

“當然阿登山區的地形,遠沒有陰山山脈複雜。平均海拔隻有二百多米的山區,更遠非動輒上千米高的陰山可以相比的。但我們有著熟悉那裏的大青山遊擊支隊的配合,總比德國人要強的多吧。”

楊震隻舉了德國人在西歐戰場上的戰例,來說服自己這個得力的部下。其實作為山地坦克突破戰,楊震認為更具代表性的,不是德國人在阿登地區打的那場幾乎出乎所有人預料的突破戰。

阿登山區地形雖說複雜,但那是相對於一馬平川的西歐平原和荷蘭低地來說的。要說地形複雜,整個歐洲加在一起,也沒有中國的地形複雜。其實坦克山地穿越戰,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己來的那個時代,也就是在幾年後蘇聯人坦克集團軍橫穿大興安嶺的那場突破戰。

整整一個坦克集團軍,翻越了地形地貌遠比阿登森林複雜的大興安嶺林區,避開日軍防線正麵直接進入嫩江平原,達成了最大的戰役突然性。那才是真正堪稱坦克山地穿越戰的經典之戰。

至於阿登森林,隻不過是林子比較茂密而已。論地形的複雜性,與大興安嶺是沒有辦法相比的。雖說這個戰例是他無法說出口的,而且這場讓中國人損失慘重,整個東北工業基礎一掃而空的戰役,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發生的可能。

但楊震卻是認為既然蘇聯人能夠做到的,為什麼抗聯就做無法做到?總是跟在別人後邊拾牙慧,別人沒有做到的事情,就認為自己一定做不到,那麼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成熟起來?更何況幾年之後蘇聯人裝備的坦克論噸位,要遠遠高於現在的抗聯。

二戰結束後的蘇軍無論是JS重型坦克,還是當時的蘇軍主力坦克T三四/八五型,還是那些自行火炮,論重量都遠遠的超過裝甲一師所裝備的兩種主力坦克。人家的重型坦克都能橫穿大興安嶺,那麼自己的中型和輕型坦克就穿越不了陰山?

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蘇聯人既然能以笨重的多的裝備做到,那麼抗聯也未必不能夠做到。大興安嶺雖說險峻程度上,要比陰山山脈差很多。但是那裏遍布的沼澤、茂密的森林,也不是處於幹旱地帶,幾無沼澤與原始森林的陰山山脈可以相比的。

更何況自古以來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重要通道的陰山,山間可通行的隘口數量,也不是人煙稀少,眼下還沒有進行開發,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從山區一直到嫩江沿岸的大興安嶺地區可以相比的。即便不能說通行能力要好的多,但至少不用先找通行通道。

而且陰山山脈的長度雖說很長,山勢也要比大興安嶺要高聳的多,但是寬度卻遠遠無法與大興安嶺相比。整體的山勢,也不像是興安嶺那樣連綿不絕成為一個整體,整個山勢走向之中的隘口相當的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