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範圍迂回穿插(1 / 2)

在這種比較保守的思維方式之下,先解決察東的二十六師團,也就成了陳翰章的首選決定。而這個選擇,至少在目前看是整個西進作戰所有的戰術之中,最為穩妥的一個選擇。同時對整個南部戰線,也是一個兩利的戰術。

先解決二十六師團,也就相當於與在熱南向張家口一線發起攻擊的部隊,形成兩翼的配合。對正南發起攻擊的部隊,也是一個配合。但是這種做唯一的優點,在楊震看來也就是穩定。小縱深的穿插突擊,對此次戰局優點,並沒有陳翰章預想的那麼大。

對於陳翰章的這種相對有些保守的想法,楊震不能說不對。因為戰場上的不可預見性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誰又能在還要橫穿整個陰山山脈的情況之下,保證深入敵後的裝甲突擊集群,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戰鬥?

裝甲兵不是步兵,作戰是需要大量後方物資支援的。尤其是油料,對後勤的依賴性很大。一旦油料消耗幹淨,這些坦克就等於沒有了腿的戰馬。怎麼樣盡快的解決當麵之敵,保證突擊集群補給線,是每一個指揮員都應該考慮的。

外行看戰術,內行看後勤,這就是現代化的戰爭。有了現代化的裝備,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但是這後勤壓力,也是相當沉重的。沒有一個現代化、係統化的後勤體係,單純的依靠過去那種走那吃那的做法,根本就無力承擔現代化戰爭的消耗。

陳翰章在戰術選擇上的保守,也正是出於對大規模裝甲集群作戰後勤補給上的擔憂。所以楊震不能說他的這個選擇不對,但是事情不能全都這麼看。現代化的裝備如果還采取老的戰術,那麼自己費那麼大的苦心搞來這麼多的裝備做什麼?

裝備水平上去了,人的思維也要跟得上裝備的發展,才能讓這些現代化的裝備發揮最大的作用。否則這些現代化的裝備,根本無法發揮它們應該有的作用。坦克隻有將它的性能完全發揮,才能真正的成為一種國之利器。

沉思良久,楊震放下手中陳翰章草擬的作戰計劃道:“老陳,你有沒有考慮過,將裝甲一師全部投入到向日軍縱深穿插上。而將裝甲一旅加強兩個獨立坦克營,配合步兵從正麵發起攻擊?按照你的這個計劃,在集寧分兵之後你的兩路兵力,無論那個方向的兵力,都有些過於薄弱了。”

對於楊震的想法,陳翰章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堅定的道:“一號,其實我原本的想法是以一部兵力牽製歸綏的日軍騎兵集團,而集中主力對付晉北增援的日軍。我們在縝密的調整部署,日軍也同樣不會老實的什麼都不做,等著我們去打上門去。”

“從目前日軍將二十六師團東調,部署在蘇尼特右旗至正鑲白旗一線的舉措來看,他們已經做好了我軍可能隨時西進的準備。而我們在前一階段戰役之中,大規模使用了坦克穿插戰術,日軍華北方麵軍在這方麵不會不做準備。”

“我感覺日軍肯定會在二十六師團的背後,至少會增加一個師團的兵力。這樣可以與張家口一線的日軍兵力,在二十六師團身後形成一條依托地形走勢的完整防線。並在二十六師團背後,構築成第二道防線。”

“而從地形以及周邊的態勢來看,他們的這個第二道防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化德和商都一線。也就是說我穿插部隊,除非在突破日軍防線最北端之後,直接向西然後在橫穿陰山山脈轉向南麵。否則,我們還要麵對日軍的第二道防線。”

“如果單純的依靠我們從正麵突破,對於日軍這種大縱深的防禦態勢,以日軍的戰鬥力來看這進度會是相當緩慢的。而從我們目前麵對的整體戰局,以及我們手頭的物資儲備來看,這樣對我軍是最為不利的。一號,速戰速決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所以我認為裝甲一師在突破日軍側翼防線之後,應該兵分兩路。一路配合正麵突破的部隊,直插商都、化德一線。配合正麵發起攻擊的部隊,先打他的第二梯隊,也就是第二道防線。”

“將其這兩個日軍集團分割開來,使其兩道防線之間無法相互策應,在我軍的攻勢之下隻能各自為戰。同時以一部兵力直插豐鎮、陶林、涼城一線,將日軍第一軍的援軍堵在長城以內。”

“至於歸綏方麵的日軍騎兵集團,我建議還是以一部兵力暫時看著為好。如果他們不動,那就是一步死棋。我們可以先不用管他們,等到東部戰局穩定了,抽出手來之後在逐步的解決他們。”

“如果他們向東突圍,我們集中跟隨裝甲集群行動的騎兵部隊,或是將其阻擊在卓資至涼城一線,或是將其放至於察哈爾正黃旗與豐鎮、涼城之間的盆地,先集中兵力解決他們,徹底解決我們的後顧之憂?”

對於陳翰章的堅持,楊震搖了搖頭沒有立即答複他,而是拿起紅藍鉛筆沿著蘇尼特左旗直至四子王旗,然後再到武川畫了一條線:“老陳,如果你集中裝甲一師,外加一個騎兵旅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的兵力,從蘇尼特左旗直插四子王旗,然後直接進抵歸綏眼皮子底下的武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