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1 / 2)

說到這裏,楊震看了看麵前已經完成當天訓練計劃,現在已經排的整整齊齊兩個完整坦克團的蘇製坦克,搖了搖頭道:“對於英國人來說,麵對著現在北非戰場,未來的歐洲戰場德國人龐大裝甲集群的巨大壓力,他們不會將性能最好的坦克給我們。”

“像這種他們已經陸續開始淘汰的瑪蒂爾達二型坦克和十字軍巡洋坦克,才會轉交給我們。你們看著吧,等到不遠的未來,美製性能優良的中型坦克大量生產出來之後,我們將會與英國人和蘇聯人,爭奪美國援助的配額。”

“英國人為了搞到性能更加優秀的美製坦克,肯定會采取一些花樣。我估計這些英國坦克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成為對我們的主要援助裝備。至於我們自己製造的坦克,你還得等待。”

“不過那些英國坦克,在麵對德國人的時候,也許是已經落後了。但是對付日本人,性能還是足夠了。也許是對手不同,日本人的坦克不僅更加不適合反坦克作戰,其實連擔負掩護步兵攻擊的任務都很勉強。”

“裝備的都是更適合火力壓製的榴彈炮,而不是與坦克作戰的加農炮。最大口徑五十七毫米榴彈炮,穿甲能力還不如我們的T二六坦克,甚至裝備更多的是連火炮都沒有的九四式裝甲車。麵對這樣的對手,這些裝備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還是完全可以滿足需要的。”

“所以,你們不要考慮這些裝備的缺點這樣或是那樣的多。而是要盡快的熟悉這種坦克性能,想辦法通過戰術的運用,避開它們的弱點。爭取早日讓它們投入到戰場上,發揮最大的威力,成為對付日軍的利器。”

“老陳,總部會想辦法為你們爭取性能先進的裝備。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裝備,能不能成為一種打擊日軍有力武器最根本的因素,還是在你們這些使用的人身上。人無決勝之心,到了戰場上貪生怕死,給他們什麼樣的裝備,都最終都隻能成為一堆廢鐵。

“對於這些美英蘇提供的坦克,無論他們有什麼缺點,你們都要接受並熟悉。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揮他們最大的威力。總之一句話,能殺鬼子的武器,就是好武器。能在戰場上減少我們犧牲的裝備,就是最好的裝備。”

“不能因為這些裝備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點,我們就不願意接受,也不願意去熟悉它們。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武器裝備,更沒有完美無缺的戰術。所以無論接收到什麼樣的裝備,你們的心態一定要擺正。既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棄之如敝屐。”

“技術保障人員不夠,就想法子自己培養嗎。在培養的程序上,多動動腦筋、想想辦法。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你們裝甲兵是出了航空兵之外,全軍重點知識分子調撥對象。我想我們隻要努力,還是辦法總是比困難多。”

“你之前依托正在建設的坦克製造廠,培養技術人員的辦法不是很好嗎。為什麼不繼續?文化程度低不要緊,我們多少人入伍之前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就那麼一點文化還是到部隊之後學習的。既然我們能把一個字不識的人培養成高級指揮員,那麼為什麼他們裏麵就不能培養出技術人員?”

其實陳翰章也就是發發牢騷,這些坦克雖說各自有各自的毛病。但要是真的不給他,都調撥給步兵部隊,恐怕他這個裝甲兵司令非得尥蹶子不可。楊震既然已經將話說的如此之透,以陳翰章的為人自然閉嘴不會在談。

至於技術保障人員不夠的問題,的確是實情,但是也並非一點解決的辦法沒有。早在裝甲兵剛一成立,他就從機關和後勤人員之中選派了一批偽滿國小畢業的幹部和戰士,到蘇聯援建的坦克生產廠去學習。

雖說坦克生產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徹底的完成建設,而且也未生產出一輛的坦克。但是他的裝甲兵依托工廠蘇聯技術人員辦的生產技術培訓班,第一批就培養出來二百名維修保障人員。而且這個模式,到現在還在進行著。

而後期軍區調撥給他們的偽滿國中文化程度的新兵,他都是一半按照作戰幹部,一半按照技術幹部培養的。而且采取了以老帶新,加快培養速度的辦法。但是麵對著一下子擴大了不少的裝甲兵編製和裝備數量,目前技術保障人員的確數量不算充足,但是也足以滿足軍區擴編的幾支拳頭部隊最基本的需要。

他這番叫苦,實際上與當初的熊大縝目標卻是差不多。就是想要楊震在知識分子調撥數量上給開點口子,多給裝甲兵分配一些至少也是國中畢業生文化程度的新兵來。沒有辦法,按照軍區調撥的那些數量,對於正處於飛速發展中,如饑似渴的裝甲兵來說,遠遠的滿足不了需要。

至少按照他在上月底軍區高級幹部通風會上,了解到抗聯與美英蘇達成了援助協議之後,返回部隊立即親自著手製定的裝甲兵發展規劃來說,真的是滿足不了需要。走一步,看三步這種棋盤上,也是人生的哲理,下的一手好棋的陳翰章還是記得很清楚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