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1 / 2)

在裝備同一款坦克炮的波蘭製七TP坦克,已經全部退出一線作戰部隊之後,全抗聯使用三七坦克炮的,恐怕就隻有這麼一種三八T型坦克。而別說隻有幾十輛,就是數量再多一些,在沒有後續來源的情況之下,也犯不上為這麼一點坦克單開一條彈藥生產線。

但是如果數量再多的情況之下,全部都更換為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話,抗聯除了拆卸蘇製T二六坦克上的火炮之外,自身產量又無法滿足較大數量的更換。那麼他不挨批,都不可能了。蘇軍轉交過來的三八T坦克隻有三十多輛,二號坦克隻有二十多輛,到也算是無意之中結了他的圍。

其實最讓熊大縝頭疼的不是解決德國三號坦克的火炮問題,而恰恰是四號坦克那款短小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所需要的炮彈問題。榴彈倒是好說,抗聯自己生產完全沒有問題,甚至可以利用庫存的日式野炮彈改裝。但是這款坦克炮使用的穿甲彈,卻是讓他頭疼。

這批德國坦克蘇聯人轉交過來的時候,絕大部分都是完好的。即便部分有戰損的,也已經全部維修完畢。但是所有隨車過來的炮彈,加在一起不足四百發。四號坦克所使用的七十五毫米穿甲彈,更是可憐的隻有四十五發。就算加上高爆榴彈,也不足二百發。

而在目前已經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其他幾種穿甲彈生產的情況之下,軍工部門實在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更重要的是已經沒有足夠的技術工人,再去生產這款坦克所使用的七十五毫米穿甲彈。

在戰役發起之前,抗聯裝甲部隊和高炮部隊都急需大量的穿甲彈。僅僅抗聯的坦克部隊,目前就有四十毫米、四十五毫米和七十六毫米三種口徑的坦克炮,需要配備足夠的穿甲彈。

再加上原來因為缺乏穿甲彈,在對空作戰的時候,隻能一直隻使用榴彈的二十三、五十七毫米兩款高炮。眼下也急需配備早就該配備的對空穿甲彈,以解決對空火力不足,炮彈種類過於單一的情況。

甚至就連原來一直使用原裝蘇製進口炮彈的三七和八五高炮,在原有進口的穿甲彈數量已經見底的情況之下,也同樣需要大量的補充。也就是說在下一階段戰役發起之前,除了四十毫米英製口徑坦克炮穿甲彈數量充足之外,僅僅在這批德製坦克抵達之前,需要大量補充穿甲彈的口徑就有七個。

而原本就是彈藥生產技術力量最薄弱的軍工穿甲彈生產部門,到目前已經是不負重荷。盡管穿甲彈製造的原理實際上都差不多,但是畢竟口徑上的差距在那裏擺著那。在加上德國所有的坦克運抵已經是一月底,即便開上兩條生產線,大量生產時間上也已經來不及。

別說時間上來不及,就是抗聯目前的軍工生產能力,以及相對應的技術和設備能力,也根本就無法在已經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之下,在增加兩種炮彈的生產。畢竟還有大量的壓製火炮和火箭炮所需炮彈,以及航空炸彈需要生產。

除非讓這些德製坦克停在後方不上戰場,否則以裝備部和軍工部門的生產能力,根本就無法同時再滿足兩種新口徑火炮所需炮彈。他估計盡最大的努力,他也隻能滿足兩種炮彈中的一種已經是極限了。

麵對著繁重的壓力,熊大縝總算知道一號為什麼已經知道德製五十毫米坦克炮的威力,要大於蘇製四十五毫米口徑坦克炮。卻還是寧願開倒車,用蘇式四十五毫米坦克炮,替換下德製坦克炮。並讓軍工部門先將T三四坦克炮仿製出來,爭取在短時間之內將四號坦克上的短管七十五炮給替換下來。

這麼多口徑的火炮別說製造彈藥了,就是看著都頭疼。先不說到了戰場上,手忙腳亂的後勤人員,會不會在外表大小差不多的情況之下,將這幾種坦克炮彈給搞混亂了。單單就生產上的問題,都足夠頭疼的了。

隻要一想到使用蘇製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部隊,接收到的卻是五十毫米炮彈。使用五十毫米坦克炮的部隊,接收的卻是四十毫米的英製炮彈,熊大縝就有些不寒而栗。別看這些炮彈的口徑相差都不大,但是絕對不可能通用的。

尤其是四十、四十五、五十毫米三種口徑的炮彈,大小幾乎都差不多,根本就是無法通用。就算四十毫米坦克炮的炮彈目前尚屬充足,暫時不用生產。但是後兩種口徑更近的炮彈,卻是最讓他撓頭的。

最後還是美國人幫助他擺脫了這個困境。得知抗聯坦克炮彈缺乏的問題之後,皮爾遜讓美國駐蘇聯代表團,從蘇軍那裏直接搞了幾發四號坦克使用的七十五毫米穿甲彈和高爆榴彈當做樣品用飛機送回國。

美國人的工業製造能力,與抗聯相比自然是天上、地下。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到抗聯此次戰役發起之前,直接用飛機給抗聯運來了十三萬德製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彈。而且其中威力最大的被帽穿甲彈,占據了總數三分之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