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著(2 / 2)

而軍工方麵需要麵對的問題,也並不比後勤部門要輕鬆到哪裏去。彈藥的生產、儲備,坦克的改裝和搶修。尤其是還要為準備接收蘇軍按照協議轉交過來德軍坦克,做好相應的改裝準備。也是戰役發起之前,壓力最大的一個部門。提前敲打一下,對熊大縝這個家夥還是有些好處的。

隻是盡管這次會議上楊震,對熊大縝敲打的很厲害,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蘇聯人轉交過來的坦克數量,最終超過了想象。而受製於生產能力,直到蘇聯人的坦克全部轉交過來之後,裝備部也沒有能拿出全部所需的四十五毫米坦克炮。

好在熊大縝這個家夥反應速度還是有的,腦袋轉的也足夠快。他利用上一階段會戰戰損相對嚴重一些,已經無法修複的T二六坦克上的坦克炮,將三八T坦克上的三十七毫米捷克造坦克炮換了下來。二號坦克上使用的二十毫米機關炮彈,則被他用二十三毫米高炮彈臨時抱佛腳改出了一批。

至於三號坦克,他利用搞出四十五毫米穿甲彈積累出來的底子。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為其使用的五十毫米坦克炮,在戰役發起之前生產和製造了一部分炮彈。雖說因為生產的過於匆忙,而沒有能形成足夠儲備量,但是三萬發的產量也足以滿足了戰役之中所需。

這麼一大批英國和蘇聯人的裝備,幾乎在不到一個月的間隔之內陸續到位,讓裝備部和東北局軍工部忙的手忙腳亂。再加上要集中精力生產炮彈、航空炸彈以及各種輕武器彈藥,還要滿足向蘇聯交貨的數量,短時間之內拿出這麼一批坦克炮,以抗聯目前還有限的軍工能力,也實在是有些顧及不到。

熊大縝認為與其手忙腳亂,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以及浪費目前對於抗聯來說,相當寶貴的原材料。還不如利用為四十五毫米坦克炮製造炮彈的底子,先搞出一批炮彈來應急。至少炮彈的生產工藝,要比坦克炮簡單的多。

除了被帽穿甲彈蘇德方麵有一定差別之外,普通的鋼芯穿甲彈技術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即便是被帽穿甲彈之間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差別也不是很大。以抗聯的技術能力,完全可以滿足這種差別之間需要。

五十毫米坦克炮彈與四十五毫米坦克炮彈的生產工藝和技術之間,實際上的差距可遠比製造坦克炮要小的多。而且這批德國坦克使用的五十毫米坦克炮的威力,也要大於蘇製四十五毫米坦克炮。

蘇聯人轉交的這批坦克,主要是裝備了五十毫米坦克炮的三號坦克。至於三八T坦克而二號坦克數量並不是很多,加在一起不過七十餘輛。四號坦克,也不過不到百餘輛。二號坦克,作為偵察使用而並不需要更換火炮。剩下使用三十七毫米火炮的三八T和少量三號坦克,就省事的多了。

蘇軍轉交的這批坦克,除了少數是在莫斯科之戰前繳獲的之外,絕大部分是在莫斯科保衛戰發起反擊的時候繳獲的。這批坦克被繳獲的時候,大多數是因為在莫斯科十二月到一月期間,白天普遍零下二十五度,夜間零下四十度,甚至零下五十二度極寒的低溫之下,坦克發動機被凍住無法使用。再加上油料方麵的問題,德軍在撤退的時候,隻能將其拋棄。

這批坦克隻有部分帶著一定可以維修的輕傷之外,大部分坦克的情況基本上是屬於完好無損。除了需要清洗發動機之外,基本上不用修理。這給他的裝備部和裝甲兵,省了很多的麻煩。

德軍在蘇德戰役初期,雖說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自身損失,在蘇軍的頑強抵抗之下也相當的慘重。不算基輔會戰、斯摩棱斯克等幾次大的會戰,僅僅在莫斯科會戰之前的維亞濟馬戰役中,德軍損失的坦克數量就高達近八百輛。

戰爭爆發初期作為德軍的主力三八T坦克和二號坦克,到莫斯科會戰打響之際已經損耗餘燼。剩餘的少部分在麵對蘇軍T三四坦克製造的危機麵前,因為基本上無還手餘地,已經不在承擔一線作戰任務。除了部分被改裝為各種自行火炮之外,大部分都轉交給了後方部隊清剿遊擊隊使用。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取得的重大戰果掩蓋了其同樣慘重的損失。作為德軍主要突擊手段的坦克,損失更是慘重。裝甲脆弱,蘇製反坦克槍都能摧毀的二號坦克和三八T坦克,是蘇軍首選的獵殺目標,也是損失最重的坦克。到了發起對莫斯科攻擊的時候,德軍投入的坦克已經是以三號坦克為主,四號坦克為輔的裝甲力量。

而且基本上都是後期裝備了五十毫米坦克炮的三號後期型。如果換了蘇德戰爭爆發初期,德軍投入的三千三百輛坦克之中,有近一半是裝備了二十毫米機關炮的二號坦克,以及裝備了三七毫米坦克炮的三八T型坦克此時還作為德軍坦克部隊主力的話,他熊大縝會更加的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