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代價未必有那麼大(1 / 2)

楊震連續的幾個反問下來,與會的所有都陷入了思考。良久郭炳勳才開口道:“一號,您的意思是不是想將我們的航空兵培養成一支戰略型的空軍,而不是單純的隻是作為一支戰術航空兵使用?還有采用轟炸手段,打擊日本人的士氣?”

“一號,我們不是反對一切對日本本土的戰略打擊。我們隻是認為,至少在目前我們的條件還不成熟,對日轟炸的時機還不對。我們現在手中就這麼多的轟炸機,在美英口惠而實不至的情況之下,在下一階段還有承擔對日軍封鎖以及戰場支援的任務。”

“而日本本土有著縝密的對空觀察體係,以及大量高射炮群組成的地麵防空火力網。即便是其航空兵主力不在本土,但是他們的地麵火力也足以給我們出動的轟炸機群,帶來致命的損失。”

“一旦損失過大對於我們來說,可不僅僅是傷筋動骨那麼簡單,更涉及到我們在下一階段作戰之中的空中支援。我們眼下就這麼一點轟炸機群,一號,在使用過程之中我們一定要慎重。”

對於郭炳勳的回答,楊震卻是搖了搖頭道:“老郭,你的想法我明白。但我堅持此次對日轟炸,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其實更多的還是軍事上和經濟上,最主要的是軍工生產上對我們極大的好處。”

“我是一個軍人不是政客,我做出任何一個決定,首先要考慮的是軍事上的問題。當然政治上的考慮也是必須的,但畢竟對於我來說,這不是首要的問題。我們在日本人發動對美英作戰同時,對日本本土實施一次轟炸,固然是向他們表明在對日作戰方麵,我們與他們共同進退的決心之外,首要的就是軍事上的考量。”

“首先,我們的航空兵不僅僅要有戰術進攻能力,更要具備戰略進攻的能力。我們不能隻將眼光放在我們國內的戰場,更應該將戰火引到我們的敵人國土上去。在我們沒有海軍,無法直接對日本本土形成威脅的情況之下,怎麼樣才能將戰火在敵人的國土上點燃,我們隻能將希望放在航空兵身上。”

“可能你們很多人心裏會想,有這個想法是不錯,但是我們目前的轟炸機就這麼多。一旦在對防衛森嚴的日本本土空襲之中損失過大,我們下一階段作戰該怎麼辦?對日空襲作戰,培養航空兵的戰略進攻能力,完全可以等到此次會戰結束之後,美英答應的援助抵達之後再開始嗎。”

“對日空襲作戰,大家首先想到的日本本土空中保護網並不是擺設。日軍在本土肯定部署了大量的戰鬥機,以及高射炮部隊和大量的對空觀察哨。一旦我軍對日本本土的空襲,戰損過大怎麼辦?對我們還在成長中的航空兵,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麵影響?”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日本對美英開戰在即。而美英兩國的國力與工業能力,都是日本無法相比的。即便是麵對著兩國在東南亞三流,甚至四流的軍隊。以日軍一戰而定的思維,他們絕對會全力以赴的。美英兩國畢竟是世界上,排名前幾位的大國和工業強國。”

“日本雖有航空製造和研發的能力,但是受製於原材料的來源和產能的限製,他們實際上的作戰飛機補充能力,遠遠無法與西方列強相比。同時他們的陸軍航空兵,在今年與我們會戰之中損失慘重。”

“按照日本陸軍作戰飛機的生產能力來說,他們短時間之內很難完全補充今年的戰損。再加上現在日軍又準備進攻東南亞,大批的陸海軍航空兵南調越南、泰國和台灣。這就導致了他們的本土對空防禦,很有可能實際上是除了高射炮之外,已經唱了空城計。”

“這倒不是日本人過於大意,而是他們周邊的環境和地理造成的。其西南方向,重慶方麵根本沒有對日本本土的空襲能力,日本人根本就不用操心西南方麵的防禦。自重慶方麵三八年的那次紙片轟炸之後,日本本土在沒有遭受過來自中國的任何襲擊。”

“而東麵則是浩瀚的太平洋,美英可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的前進基地,最近的也在幾千公裏之外。按照目前的航空科技水平,美國人不可能,也無法製造出可以飛越整個太平洋的戰略轟炸機。”

“而日本人自身又有強大的海軍,美英即便有航空母艦,也很難突破其海軍防禦圈,根本就不可能對他們本土形成威脅。而且一旦日本對美英開戰,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馬裏亞納群島上的軍事基地,會成為日軍第一波奪取的目標。

“別說失去關島的海空軍基地,就是沒有失去,美軍的轟炸機群也一樣無法對日本本土展開轟炸。在馬裏亞納群島與日本之間,還有硫磺列島、小笠原群島等日本的外圍防禦圈。即便沒有失去馬裏亞納群島,美軍的轟炸機也很難突破一帶的日軍防禦圈。同時兩千五百公裏的距離,也是美軍各種轟炸機無法滿足的。”

“在日本的南麵又有台灣和衝繩作為屏障,即便美軍從菲律賓起飛,直接會受到台灣日軍飛機的攔截。而且從菲律賓起飛轟炸日本本土,航程依舊超過現有美軍所有轟炸機的作戰半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