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私自利的英國人(2 / 2)

在隨後的作戰之中,剩餘的同型號輕轟炸機不是在戰場上被擊落,就是被日軍飛機炸毀在機場之上。到了一月中旬,日軍發起進攻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批原來運到新加坡,以及後續從澳大利亞調過來的飛機,短短時間之內全部損耗餘燼。

經過實戰已經證明了這種飛機,完全不是日軍作戰飛機的對手之後。甚至到了在日軍對馬來亞的攻勢之中,被分配到駕駛這些飛機的英國和澳大利亞飛行員,公開拒絕駕駛這種飛機升空作戰。就放任空戰之中殘存的飛機,在機場上被日軍飛機一架架的炸毀。

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之內,日軍已經席卷了整個馬來半島,兵鋒已經直指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群島,東南亞英軍已經麵臨徹底崩潰的情況之下。急需抗聯在北方發起攻勢,減輕英軍在戰場上壓力的英國人,才最終向抗聯轉交了一批改型飛機。

隻是英國人和加拿大人的動作雖說很快,但這麼來回折騰之下,這批飛機在二月底之前才全部運抵了抗聯。這還是蘇聯人在美國人的壓力之下,答應了用自己寶貴的貨輪來幫忙。要是單靠英國人的船隊,在整個太平洋已經成為戰場,隻能轉路伊朗的情況之下,估計等到戰役全部結束也恐怕無法運到。

雖然抗聯最終還是超額得到了這些急需的戰術轟炸機,但大量的對抗聯來說,極其寶貴的時間已經被浪費到這種無窮無盡,幾乎伴隨了整個戰爭期間的扯皮上。這批二月底才抵達抗聯的飛機,根本就無法趕上戰役發起。

盡管那些接手這些飛機的抗聯原本駕駛蘇二輕轟炸機,此時卻已經失去了自己原本座機的飛行員,在接到這批飛機之後加班加點的進行轉換訓練。那些隨機而來的英國和加拿大技術人員,也在第一時間將這批飛機組裝完畢。但是對於此次會戰來說,這批飛機依舊抵達的太晚了。

而且對於已經習慣使用蘇製和美製飛機的抗聯飛行員來說,這款抗聯得到的第一種英製作戰飛機,無論是性能還是英式儀表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熟悉。即便不進行任何改裝,就投入戰場,也還是需要大量時間的。

更何況這批飛機上的英製機載機槍是七點七毫米英製口徑的,但是英國人隨機運過來的子彈卻是隻有三十萬發。也就是說這種作戰飛機每架兩挺,總計六百挺的機槍,平均每挺隻能夠分到五百發子彈,這個數量幾乎是杯水車薪。

而之前從來沒有使用過英製口徑武器的抗聯,翻遍整個根據地,也找不到一發七點七毫米機槍子彈。雖說有大批繳獲的日製七點七子彈,這口徑相同並不代表這兩種子彈真的就能夠通用。

在前線急需戰術飛機,但有限的自衛火力不僅火力不足,還處於嚴重營養不良的情況之下。無奈之下的抗聯航空兵,隻能將有限的彈藥集中在七十架轟炸機上,優先保障這些飛機的自衛能力之後,先投入戰場使用。

至於剩下的二百多架,除了留下三十架交給後方訓練基地,讓新飛行員熟悉英製飛機性能之外。其他的則抓緊時間改進,用原來米格三戰鬥機裝備,但此時已經被抗聯自己製造的十二毫米機槍替換下來的蘇製七點六二毫米航空機槍,將這些無彈藥的英製機槍換下來。

這麼一番折騰下來直到四月下旬,這批英製輕型轟炸機才被投入到戰場上。而且第一批投入的飛機,隻有七十架。剩下的還在抗聯的航空工廠,加班加點的進行改造更換機槍。要不然還能怎麼辦?讓這種飛機刺手空拳的上戰場?

一貫自私自利的英國人,在關鍵時刻搞出的這一手,給抗聯此次作戰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在會戰發起之初,抗聯使用的主力戰術支援飛機。因為缺乏補充裝備,隻能繼續使用原有的美製A二零攻擊機,以及那批經過抗聯經過改裝之後,轉行對地攻擊的法製戰鬥機。

而在實戰之中,A二零攻擊機依舊表現的極為出色,但數量上卻是依舊無法滿足需要。而那批法製戰鬥機,卻因為作戰航程過短,隻能從前線機場起飛不說,滯空時間也過短。而且因為先天設計上的原因,最多隻能夠掛載二百公斤的炸彈,或是六枚空對地火箭彈。作為攻擊機使用,最多也隻能說是勉強湊付用。

這批法製戰鬥機無法全部履行抗聯對他們的期待,後方新抵達的飛機,又因為抵達過晚轉換飛行訓練,耽誤了大量的時間,無法在第一時間投入作戰。而航空兵又要同時麵對這麼大的作戰區域,有限的對地支援飛機根本無法滿足需要。隻能不時的抽調戰鬥機轉行,卻又影響到了製空權的爭奪,很是有些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