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有各自的理由(1 / 2)

至於其他的意大利坦克,則直接被丟進兵工廠。拆卸掉炮塔,改裝為自行火炮和自行高射炮。這批總數高達二百多輛意大利坦克,原有的極不可靠的菲亞特發動機將被更換掉。換裝為蘇製T二六坦克使用的發動機,同時加裝法製一百零五毫米火炮或是高射武器,改裝為自行火炮以及高射炮。

楊震一直以為蘇聯人的BT快速坦克和T二六坦克的裝甲,對於現在戰場來說已經夠單薄的了。等這批意大利製造的所謂的M十一中型坦克,以及L六輕型坦克抵達之後,他才發現這批意大利坦克的裝甲,與最多隻能算是裝甲車的日本九四式輕型戰車相差無幾。

別說日軍九四式速射炮以及新式的一式速射炮,就是其裝備的二十毫米步兵自動炮,都可以輕易的擊毀這些坦克。而且這些坦克,發動機極為不可靠不說,原始設計上結構帶來的限製,使得這些坦克還無法改進。

其火炮性能也相當的差勁不說,隨車移交過來的炮彈還寥寥無幾。因為這兩種坦克的炮塔容量有限,英國人也沒有辦法像M,十四坦克那樣為他們更換兩磅炮。繳獲的時候使用什麼火炮,轉交過來的時候還是使用什麼火炮,可這兩種坦克使用的炮彈卻是奇缺。

讓這種坦克上戰場那不是作戰,簡直是去送死。無奈之下,楊震寧可裝甲部隊還有一定缺編,等待蘇聯的戰利品,也沒有敢讓這批意大利坦克上戰場。而是丟進工廠,將其中的M十三坦克加裝一百毫米榴彈炮改為自行火炮,或是作為坦克牽引車使用。

剩下的大頭L六輕型坦克與M十一型坦克,則加上雙連裝十四毫米高射機槍,或是雙二十三高炮改裝為自行防空武器。但即便這樣,這兩種坦克也必須要改裝發動機。否則多出來的不多重量,也足以讓這些心髒並不堅強的坦克趴窩。

這些坦克性能上的落後,以及幾乎沒有任何的改進餘地。使得楊震寧願自己的裝甲部隊暫時缺編,寧願冒著風險等待蘇聯人提供的戰利品。也不敢將這批坦克投入一線作為主力坦克使用,而是全部改為支援裝備。

不過蘇聯人也沒有讓楊震缺編的坦克部隊,等待太多的時間。隨著莫斯科戰役的組建進入尾聲,板上釘釘已經取得勝利的蘇聯人,開始陸續向抗聯移交他們在莫斯科會戰之中,繳獲的德軍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裝備……

也不知道這幫家夥出於什麼樣的心思,還是早就將主意打到了美國向地。,隨著莫斯科戰役的結束,蘇聯人向抗聯移交繳獲裝備的速度很快。到戰役進入最後準備階段時,發生的美國裝備被蘇聯方麵全部扣押的事件,以及因為此事搞出來的風波之前。蘇聯人已經全部履行完畢所有的協議。

甚至就在十二月底,莫斯科保衛戰最後收尾階段還在之中。蘇聯人向抗聯方麵轉交的第一批十五萬頂德軍鋼盔和一百六十門火炮,以及一部分輕武器和彈藥就已經陸續的到位。隻是這批火炮因為缺乏彈藥,而暫時無法投入使用而已。

而到了一月底莫斯科保衛戰徹底的落下帷幕,正忙著準備繼續發起反擊的蘇聯人,又給抗聯提供了一百餘門德軍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火炮,以及三百四十輛德軍坦克,以及一批半履帶裝甲運兵車,輪式裝甲車。

盡管這批坦克是以三號坦克為主,甚至還有部分二號坦克和三八T型坦克,四號坦克的數量並不多隻有不到百餘輛。但楊震利用這批德製坦克,在此次戰役發起之前,又重新調整了一下裝甲部隊的裝備編製。

裝甲一師的機械化步兵團,利用蘇聯人提供的德製半履帶裝甲車,替換下來原有的大部分運輸卡車。而裝甲二師由原來裝備的英、意、蘇輕型坦克為主的裝備,在二月份則全部換裝為清一色的德製坦克。

在這批德國坦克到位之後,裝甲二師下屬的兩個坦克團,連同前期英國人轉交的德國坦克。每團裝備了三十輛四號坦克,六十輛三號坦克。師直屬偵察營的BT快速坦克,則改為二十輛德製二號坦克,BA裝甲車則改為德製輪式裝甲偵察車。隻不過因為半履帶裝甲車,主要裝備了裝甲一師。剩餘的數量不多,該師的機械化步兵團還是使用的美製卡車。

而裝備一直沒有滿編的裝甲二旅,在接收了二師轉交過來的T二六坦克,實現了四個營的齊裝滿員。三個獨立坦克團,則配備了部分三八T坦克和BT快速坦克。至於裝甲三旅,因為此戰沒有參戰任務,楊震也就沒有著急給他們換裝。

一次性接收蘇聯人移交過來的三百多輛德軍坦克和大量裝甲車輛,使得此次作戰所需部隊已經全部滿編,此時還不知道會之後搞出那麼大風波的楊震。還是按照計劃,準備給這個旅換裝為美製坦克。

雖說這個計劃因為蘇聯人扣押了美國人提供給抗聯的第一批坦克,轉為己用而最終落空。但這件事情是還在按部就班的推行自己的計劃的楊震,現在遠沒有想到的。他沒有想到蘇聯人在雙方已經簽署了協議的情況之下,真的敢不顧一切的下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