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退而求次的韋維爾(1 / 2)

作為一名資深的英國現役陸軍上將,韋維爾很清楚。一旦戰爭爆發,與中國內地日占區山水相連,整體防禦遠不如英國苦心經營多年的新加坡堅固。甚至本島連淡水都無法滿足自身需要,又在日本海軍駐中國艦隊直接炮口之下的香港,是根本就不可能守住的。

在他看來,向那裏調集多少軍隊都是白費事。他堅持不僅不能繼續增加駐香港的兵力,甚至現在英軍在香港的那點可憐的軍隊,他也想要調出。將香港這個根本無防禦希望的港口,宣布為不設防城市。

對於他來說,認為大英帝國在東方最應該做的,就是集中有限的兵力,特別是他認為受過全部嚴格軍事訓練,目前極為寶貴的白人軍隊,集中保衛新加坡和印度,這兩個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根本之地。

當然如果與重慶政府關係隻是維持表麵,實際上並不歸屬重慶政府管轄,維持著事實上獨立狀態的抗聯同意出兵,那自然是最好的。在英國人看來,這不單單是戰略上有著極大的益處,就是在其他的某些方麵也好處多多。

讓中國人替他們在馬來亞半島以及緬甸,替他們擋住日軍的攻勢。而英軍則可以收縮在東南亞以及南亞次大陸有限的精銳兵力,集中保衛新加坡與印度,這自然是上上大吉。這樣英軍在馬來半島連牽製性防禦的兵力,都可以節省下來,用到最關鍵的地方去。

在考察完畢抗聯的真實戰鬥力之後韋維爾上將認為,這支抗聯的戰鬥力這麼強,如果再加上英軍提供的坦克,以及空中和海上支援,未必不能真正的守住馬來半島。畢竟那裏雖說到處都可以被日本海軍利用為登陸基地,但是地形狹窄,到處都是難以穿行的熱帶雨林,也有利於防守。

海軍部已經決定調集英國最新式,也是最強大的兩艘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以及無敵號航空母艦來東南亞增援。這幾艘強大的新式戰艦,雖然無法在已經成為日本海軍內海的中國沿海活動。但是完全可以在未來馬來半島防禦戰,以及保衛新加坡的時候,發揮巨大的作用。

麵對著這幾艘英國海軍最強大軍艦的威脅,日本海軍即便是想要實施登陸作戰,也勢必要顧忌再三,完全放棄登陸馬來半島的企圖也不是不可能。有著強大海軍的支援,再加上抗聯的戰鬥力,那麼守住馬來半島,也並不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嘴上雖然一直在宣傳放棄馬來半島,但是在內心之中,韋維爾上將並不希望真正的放棄馬來半島。畢竟作為一個海島的新加坡,無任何的戰略縱深。如果能守住馬來半島,對於他來說自然是首選。隻是這個前提,是抗聯同意出兵東南亞。

所以對於手中精銳力量並不多的韋維爾上將來說,對抗聯同意這個英國這個要求還是很希望的。但是在莫斯科接到皮爾遜轉告,抗聯無法按照他們要求出兵東南亞的答複之後,韋維爾上將便考慮到了英國應該做的後續動作。

他在莫斯科便已經與首相,以及當時在莫斯科的外交大臣商議過。韋維爾上將還是希望能夠隻在香港和馬來亞半島做象征性的抵抗,在馬來亞做延遲性的抵抗,集中有限兵力守衛新加坡和印度。

隻是對於他的這個建議,首相卻堅持自己的觀點。那位性格固執的首相,堅持認為比他們缺乏裝備的政府軍,更加缺乏現代化裝備北方中國人,是抵禦不住大英帝國提供他們渴望的現代化裝備誘惑的。

如果大英帝國能夠以提供一批坦克和飛機作為誘餌,這些窮的連步槍都配不齊的中國人,肯定會按照大英帝國意誌行事的。隻要抗聯答應英國的條件,在不大幅度增加援軍的情況之下,守住馬來半島並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當然這位曾經在北非戰場上與韋維爾上將,因為在地中海戰區戰略問題上有過嚴重分歧的首相。也沒有將話說的太死,還是給了韋維爾上將一個緩衝的餘地。畢竟他也得給人家一個談判的底線。

至於這個底線就是如果北方的中國人,堅持拒絕派出部隊去東南亞協助英軍作戰。但是他們又想獲得大英帝國提供裝備的情況之下,那麼一旦日軍在東南亞發起攻勢,他們必須要在中國北方發起一場相對應的攻勢。以減輕東南亞戰場上英軍可能承受的巨大壓力。

不過雖然留有一定的緩衝餘地,但是首相的態度,還是明確的表示出,希望韋維爾上將此行,盡可能的達到第一個目的。第二個建議,是在第一個目的實在無法達到的情況之下再提出來。

在了解到美國代表團的組成後,首相建議他要也美國人協商,盡可能的拉上美國人一同對抗聯施加壓力。畢竟對抗聯的援助,還是以美國人為主。隻要美國人再施加一部分壓力,這件事情未必沒有一點成功的希望。

首相還是認為將這支軍隊弄到東南亞,要比本身在東南亞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重慶方麵,對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整體戰略和防禦,要有利的多。至少這支遠離自己控製區,同時與重慶方麵實際關係很僵化的軍隊,是無法得到重慶方麵補給的。這樣這支軍隊一旦到了東南亞,會牢牢的被控製在英國人的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