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楊震曖昧的態度(2 / 2)

在請示了最高領導人,並征得同意之後,由身為蘇軍總參謀長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出麵,再拽上對抗聯一直好奇的總軍械部長雅科夫列夫上將。以及這位大將又拉上鐵木辛哥元帥在邀請電上共同署名,一同向楊震發出了邀請。

而那位蘇聯領導人就算再不待見楊震這個搗亂分子,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自毀遠東防禦的。他很清楚抗聯越強大,對日本軍隊的牽製力也就越大,也可以徹底的接觸日軍對蘇聯遠東地區的威脅。

所以對於沙波什尼科夫的要求,他沒有絲毫考慮的便同意了。而且在親自審閱了邀請電的內容之後,還特別加上了蘇聯方麵會保證楊震同誌在蘇聯境內安全。並親自起草了一封給延安的電報,希望延安能夠施加一部分的壓力。

隻是楊震對於蘇聯的邀請總是不給予答複的曖昧態度,以及中央在這件事情上的不配合,也使得這件事情最終沒有成行。心急的沙波什尼科夫大將,最終不顧前線的需要,在莫斯科保衛戰正濃的時候,派出了一位副總參謀長,與遠東軍區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一同訪問了哈爾濱。

沒辦法楊震不急,可急需補充兵員的蘇軍急。在莫斯科會戰期間,對補充兵員已經饑不擇食的蘇軍,幾乎將遠東地區的部隊抽調一空。就連內務部的邊防部隊,除了蘇朝邊境以及庫頁島上的部分兵力之外,都編為一個師給調走了。

至於技術兵種,除了太平洋艦隊航空兵之外,其餘的航空兵和坦克部隊全部調走。炮兵部隊調走了三分之二,防空兵部隊全部調走。弄的一個偌大的遠東軍區剩餘兵力,還不足一個集團軍。別說防禦整個遠東地區,就是防守海參崴一線都不夠。

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能不著急嗎?要是日本人此時在沿海登陸,遠東軍區的蘇軍幾乎沒有一絲的抵抗能力。楊震對於邀請遲遲不予答複,他就隻能派人到抗聯來。

好在楊震雖說磨磨唧唧的不給答複,但這位從莫斯科萬裏迢迢趕過來的副總參謀長,也沒有算是白跑一趟。對於蘇聯人提出的要求,楊震也沒有含糊。在從延安趕來的,攜帶主席真實意圖的軍委副參謀長,以及挺進軍司令員和政委在場之下,與抗聯達成了一份協防協議。

隻是這份所謂的協防協議,在那位蘇軍副總參謀長前腳走,楊震後腳當著三位老帥的麵,直接跟廢紙一樣丟到了保險櫃裏麵。這份由軍區政委李延平與那位副參謀長出麵談判協議的實際內容,他連看都沒有看一眼。

至於所謂協防作戰所需的作戰計劃,此刻將心思全部放到準備下一階段會戰的他,壓根就沒有想過,更沒有放在心上。搞的那位來協助他製定作戰計劃的軍委副參謀長,也隻能搖頭苦笑。

回去向主席彙報之後,主席也隻是搖頭笑笑而什麼都沒有說。中央也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對楊震,給予任何的壓力。畢竟以主席的為人,讓他以損害中國自身利益,去保障蘇聯人的利益這種事情,主席壓根就不會去做。

派出人配合抗聯,隻不過因為莫斯科的壓力,做做麵子上的事情而已。而這份協議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執行,他一點也不期待,甚至希望這份協議永遠不要生效才好。楊震這麼做,倒是很符合主席的心意。主席自然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對楊震施加任何的壓力。

不過主席雖說不希望這份協議能夠打成,但是在心中也一直在為抗聯擔心。畢竟雖說已經接到楊震的報告,日軍將會南下對南洋發起攻勢。但是在日軍南下作戰沒有真的打響之前,誰也不能保證他們的真實意圖究竟在哪裏。

萬一日本人在德國人的壓力之下,真的進攻蘇聯,那這份對中國人利害相比,害處較大的協議執行不執行?不執行,蘇聯的壓力不說,抗聯的對外通道也將被切斷。執行,對於抗聯來說是一個為別人火中取炭的行為。直到珍珠港事變爆發,主席一直為楊震和抗聯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而在今後的歲月之中,雖說也有磕磕絆絆,蘇聯方麵也無數次試圖將手伸向抗聯的物資。但是楊震百般的算計之下,雙方的合作大體上還勉強算是遵守。雖說也有一定的波折,但是好賴沒有搞出大的亂子來。

雖說在某些方麵大家都沒有完全的遵守協議地方,明著沒有什麼太大的對抗,實際上暗中算計對方的事情一刻也沒有停止。而且處於弱勢的抗聯,吃的暗虧比較多一些,但是總體上,還算是勉強的說的過去,至少太大的虧沒有吃到。

想要多吃多占的蘇聯人,在某些事件實在有些過分,連麵子上都過不去的地方。在他們沒有想到的,抗聯史無前例的強烈反彈之下。蘇聯人在其他的方麵,也或多或少的給予了抗聯一定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