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2 / 2)

最後無奈之下的航空兵,隻能向軍區代政委、野戰軍政治委員的李延平求援。好在身為政委的李延平,對部隊的現狀是了如指掌。考慮如果真的一下子抽調走三百名國高文化程度的幹部,對航空兵戰備的影響,李延平還是做了一定的調整。

當然對於楊震的這個要求,他還是支持的。三百名國高文化程度的幹部他知道,對於楊震的目標已經是最低的數量了。為了這件事情,李延平專門去找了總指揮。從今年根據地內國高畢業生之中,額外調撥給了航空兵三百名。

考慮到專業和基礎的問題,李延平明確的命令航空兵,這批新兵絕對不允許全部調撥到英國學習。選拔的人之中,至少要有一百名的老兵。而且所有挑選的人,都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甄別。這三百人中的相當一部分,是給他們培訓出來做替補的。

在李延平再三提出,選拔出來的人不僅要技術合格,政治更要過硬。寧願數量不足再想辦法,也絕對不允許一絲不穩定的因素出現。在李延平看來,去身為帝國主義的英國那裏學習,必須要政治上絕對堅定的人才可以。

否則一旦有人被帝國主義的花花世界勾引,忘記了自己艱苦樸素的作風和共產黨員的身份,那麼樂子就大了。要是有人被帝國主義分子勾引做出叛逃,成了叛徒的事情來,那就對抗聯來說更是丟大人了。

對於眼下的李延平來說,在經過這麼多的事情之後,雖然對蘇聯的好感已經急劇下降,不在像以前那樣當做老大哥。但畢竟之前,還受過多年的馬列主義教育。德意日是即是帝國主義國家,也是法西斯國家。但是美英兩國,還是實實在在的資本主義國家。

雖說不能說像以前那樣忘我之心不死,但是也必須要做好防範,防止出現任何的意外。現在隻是因為利益的關係結合在一起的盟友,可這必要的防範還是要做的。相對於隻在肚子裏麵悶聲發大財外加排斥和防備的楊震,李延平這個政委可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的。

他再三強調挑選去學習的幹部,政治思想必須要過硬。用他的話來說,要又紅又專。既要保證將技術學到手,也不能將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也學過來。噢,又紅又專的那句話還是楊震說的。這個底線,是李延平再三要求的。

而其實在眼下各個工廠已經陸續上馬,各個專科學校已經陸續開始招生的這個節骨眼上,調撥給航空兵這三百名國高畢業的新兵其實也不容易。是總指揮費了好大的心思,才從計劃之中額外調配給航空兵的。

為了給航空兵增加這三百名文化程度較高的新兵,總指揮沒有假手他人,親自在今年高中畢業生數量上,計算了整整一夜。總指揮算計的很詳細,就連新區的偽滿國高畢業生和師道學校的畢業生,都計算在內了。

尤其還是在現在這種是特批的情況之下,從那裏給航空兵調撥這三百名高中畢業生,著實讓他相當的頭疼。他倒是不介意違背規定給航空兵開這個後門,可現在自己門口處天天堵著一幫伸手要人的家夥。

這個節骨眼上違背規定,一下子調撥出去三百人,還隻能是男學生,的確是讓他很頭疼。沒錯,現在調撥給航空兵這三百高中畢業生,的確是違反了東北局和東北軍區對招收高中畢業生入伍的嚴格規定。

現在整個東北局和軍區,對國高學生入伍,有著用幾位常委的話來說極其苛刻的要求。這個要求不是對學生的挑剔,而是對招收學生入伍數量的規定嚴格。不是多招,而是盡可能的少招。

這是楊震在軍區常委會上和其他的常委吵了整整一天,又在東北局常委會上吵了小半夜,拍桌子才定下來的。其實作為軍區司令員來說,他比任何人都渴望盡可能的多招知識分子入伍,將部隊打造成一支頭腦型的軍隊。

隨著新的軍事技術不斷出現,新的戰術和戰法的不斷湧現,部隊對知識分子的需求數量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強烈。而楊震這個全軍的一號軍事首長,更是一直認為一支擁有知識的軍隊,才是一支真正現代化的軍隊。一支頭腦型軍隊的戰鬥力,要遠遠的高於文盲型軍隊的戰鬥力。

但是楊震知道現在這個想法,卻是最多隻能想想。在根據地內整體文化程度不高,人口之中文盲還占據絕大部分的情況之下。如果想要建設現代化的工業,隻能盡可能的保留這些高中生,讓他們繼續升學為即將已經開始的工業建設,以及未來的工業發展做好準備。

如果現在大批招收那些本來應該去升學的學生入伍,短時間之內的確可以提高部隊的整體文化素質。但是在楊震看來那是極端的短視,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建設現代化的工業,沒有大批的知識分子隻能是空想,那才未來中國真正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