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郭邴勳的不同建議(2 / 2)

“而這個第十八師團選擇的是直插馬春生的背後,那麼馬春生將同樣會前後夾擊的境地。同時日軍第五師團北上,死死纏住陳翰章所部,使其無法支援馬春生作戰,那麼形勢對於馬春生來說就相當的危險了。”

“馬春生所部不過一個加強師的規模,應付日軍一個師團已經是很吃力了。如果這個時候十八師團從背後撲過來,與其正麵日軍前後夾擊。那麼對於馬春生所部來說,將處在比陳翰章所部更加危險的境地。”

“一號,關東軍的打算無論是先打馬春生所部,還是要先解決通遼的問題,都是要抽調至少三個師團參戰的。十八師團既然已經動手了,那麼這個已經在西阜新和彰武一線的第五師團,在法庫、開原一線的其他日軍師團會不會參戰?”

“這暫時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一旦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對馬春生所部和陳翰章所部采取拖住一部,集中兵力逐一解決的戰術。而無論是陳翰章還是馬春生兩部,任何一部出現危險,王光宇都無法救援。”

“身上還背著兩個師團壓力的王光宇,根本就抽調不出任何的兵力去支援他的友鄰部隊。對於我們來說,這種局麵才是最危險的局麵。所以我說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將十八師團趕回出發地,那麼我們何不做的幹脆一些?”

“讓馬春生所部提前擺脫與敵軍的糾纏,直接讓開通道,逼迫這個十八師團隻能選擇原路撤回去。隻要我們集中一批轟炸機,使用當初在海拉爾對付二十三師團的戰術,對十八師團采取空中打擊。他們不想走我們給他們選定的路線,我們可以逼著他們走。”

同時馬春生撤到陳翰章所部身後,十八師團調頭再想攻擊陳翰章的背後,已經失去戰機。至於馬春生所部當麵之敵,已經全線轉入防禦態勢,而且有著西遼河為天然屏障的陳翰章所部,完全可以將其擋在河東岸。“

“還有,一號我並不主張杜開山所部提前出擊。杜開山隱蔽待機,從整體上來看對我們還是有一定好處的。關東軍之所以遲遲未能決定是否先增援通遼一線,而將反擊的主要方向放在了林西。”

“除了他們認為通遼一線有完整的防禦工事,短時間之內不會有什麼問題之外,恐怕也有一直未能查清楚杜開山所部,究竟隱蔽待機在什麼位置上有關。因為對於現在的關東軍來說,即便是隻有兩個師,他們不敢掉以輕心。”

“一號,咱們的保密能力就算再好,但是這幾年之內關東軍如果連我們的高級指揮員姓名,有幾個都不知道,還沒有摸清楚的話,那麼日本人又豈能短時間之內吞並了大半個中國?”

“日軍的情報工作,一向都是以細致著稱。杜開山所部兩個師的兵力,在完成對七十一師團作戰後,消失的無影無蹤,關東軍總部不起疑心就怪了。關東軍在林西一線已經打響,通遼方麵卻是遲遲未動,恐怕主要原因就是摸不清在戰場上消失的杜開山所部動向。”

“他們派出十八師團,利用我們之前有意識留下的空隙北上,我想其用意不單單是切斷陳翰章所部後路,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試探,試圖找出杜開山所部的蹤跡。其實關東軍應該已經判斷出杜開山應該在距離西滿戰場最近的位置上,但是具體在哪一個方向卻是不清楚。”

“而從關東軍的角度來看,隻要杜開山所部一天沒有出現在戰場上,他們就投鼠忌器。兩個師的兵力,對整體戰局來說,的確是微不足道。但是對於局部戰局來說,卻是可以改變一場戰役的結局。我軍的戰鬥力,在哪兒明擺著那。即便是兩個師的兵力,關東軍眼下也不敢掉以輕心。”

“杜開山所部遲遲不出現,關東軍就不敢對我軍實施全線反擊。因為他們不知道一直沒有露麵的杜開山所部兩個師,下一個目標會是那裏。而且對於一再對我們兵力評估上出現錯誤的關東軍來說,他們甚至不敢確定,杜開山所部隱蔽起來的兵力究竟有多少。”

“如果他們在林西反擊打響的同一時間,在通遼方向也展開行動的話。一直沒有出現在戰場上的杜開山所部,將會成為其最危險的敵人。無論杜開山所部出現在林西,還是通遼戰場上,對於他們的反擊都將成為最致命的威脅。”

“為了將杜開山所部給調出來,所以他們采取了選擇一部現行發起反擊,與一個師團的兵力向另外一部背後同時攻擊雙管齊下的辦法。隻是在兩地的戰略地位與威脅,以及戰局發展的不同,他們這個第一步的反擊點,先選擇了林西戰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