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最不應該出現的麻煩(2 / 2)

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在某些方麵全盤西化。即學到了西方的現代化軍事理論,但是也拋棄了東方軍事謀略之中一些精華的內容。雖說將西方的先進軍事理論,與日本本土的軍事理論,以及本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自己軍事理念。

其中精華的,可供中國人學習的地方固然很多。但是糟粕的東西,也不能算少。尤其是在對西方的軍事理論理解和發展上,因為對手不同,出現了相當的偏差。對現代化作戰理論,可謂是一知半解不說,還抱著傳統一些已經陳舊的觀念不放。

日軍在全麵防禦的時候,更加注重的是要塞型防禦。這也是為何其在中蘇邊境上,按照地形的走向,修建了那麼多的要塞群。至於城牆在更重視進攻的日軍眼中,可以說是一種落後的軍事防禦手段,也是一種無能和懦弱的表現。

所以在當初構造通遼地區防禦體係的時候,關東軍在通遼外圍周邊,大勢修建了那麼多的築壘地域,永備、半永備工事群的同時。非但沒有對通遼城牆進行修補,反倒是因為修工事大量的取土反倒是還拆毀了不少。

再加上當年修建大通鐵路、通鄭鐵路兩條支線的時候,日本人控製的滿鐵,與那位東北王為了爭奪鐵路控製權,硬是修建了兩條相隔不過一公裏,卻就不連上的鐵路線。多處鐵路進出通道,更進一步的造成了通遼本就殘破不堪的城牆,更加的破損。

可以說抗聯在東、南兩個方向,隻要打到城牆下麵,就可以很輕鬆的突破進通遼城內。那道已經破敗不堪的城牆,早就已經無法連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雖然在整個通遼戰役打響之後,十四師團在各處坍塌處緊急搶修了一些防禦工事,並在城牆上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但這並不足以長時間阻擊抗聯部隊的突擊。因為這道殘破不堪的夯土城牆,抗聯完全可以使用炮彈,隨時增加他們想要的缺口。沒有甕城,沒有堅固的城口,甚至沒有城門的城門,抗聯隨時可以用炮彈快速的打開進城通道。

尤其是作為鐵路主要穿行的方向,而基本上被拆毀的已經所剩無幾的東麵城牆。一旦外圍陣地喪失之後,全線取得突破更加容易的多。可以說整個通遼的防禦體係,是以外圍各個工事群作為依托的。至於城牆,壓根就沒有將他們當做通遼防禦群的一部分。

因為對於關東軍來說,本身已經殘破不堪的通遼城牆,在現代戰爭的條件之下已經沒有任何維修的價值。與其浪費資金和資源維修已經起不到什麼作用的城牆,還不如在外圍多修建一些永備工事群。

這也是川並密中將在東麵屏障最後一道工事群孔家窩堡丟失之後,為何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孔家窩堡。失去了孔家窩堡,整個通遼縣城東麵就失去了整個防禦體係的屏障。殘破不堪的城牆,根本就無法作為一道完整的防線。

而如果能拿下火車站,那麼就基本上相當於部隊已經突入通遼城區之內。速戰速決,趁著日軍還沒有從孔家窩堡慘敗之中恢複和清醒過來,主力不在外圍做任何的停留,集中兩隻拳頭在最短的時間直接打過去,爭取一鼓作氣直接突破城牆防線,突入通遼城內。

同時更是為了避免被一支日軍殘兵吸引在單一某一個戰場,因為過於集中兵力,而被日軍很有可能的狗急跳牆的行動給帶來什麼過大的損失。所以海敬清再三要求發起反擊的部隊,除了規定兵力之外,即便遭受日軍炮火攔截,也不要有任何的停頓,以最快的速度通過日軍的炮火封鎖區。

為了降低日軍可能的狗急跳牆舉動的危害,以及掩護部隊快速通過日軍炮火封鎖區,海敬清還將最後的三十多枚煙霧彈全部拿了出來交給炮兵。告訴他們,一旦日軍對幫統窩堡實施無差別炮擊,就立即將煙霧彈打出去。

但這三十多枚的煙霧彈,更多的是掩護幫統窩堡正在與日軍殘部激戰的部隊,而不是保護向日軍縱深快速發展部隊。因為在海敬清看來,隻要部隊運動速度夠快,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在去浪費煙霧彈。

盡管海敬清已經事先做了一定的部署,盡可能的采取分散通過之後,再行快速集中的辦法,要求部隊快速的通過日軍可能的炮火封鎖區。但是川並密的這陣子無差別炮擊,還是給其造成了相當的困難。

雖說因為步兵早就製定了縝密的計劃,主力並未在幫統窩堡做任何的停留,而沒有帶來什麼太大的傷亡。但是日軍這陣子無差別的炮擊,反倒對原本他認為最應該沒有問題的坦克快速推進,帶來了一定相當的麻煩。這個最不應該出現的麻煩不是出在裝備上,而是出在了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