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1 / 2)

的確冒著日軍打過來的密集炮彈,強行通過日軍火炮封鎖區,即便是對於皮堅肉厚的坦克部隊來說,也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而且這不僅僅對是技戰術,更是對參戰官兵的勇氣和意誌的考驗。

這些部署在通遼縣城內的炮群雖說在這個距離上,平射不見得能夠穿透裝甲經過改進的抗聯坦克。但是在如此密集的炮彈之中,也會給坦克造成相當大的威脅。平射不見得穿透坦克裝甲,但是垂直落下的部位,卻正是坦克防禦最薄弱部位之一的炮塔頂部。

同時密集的炮彈,也會指不定什麼時候落到發動機等其他薄弱部位。而近矢彈,對比如說履帶、負重輪等一些行走裝置也會造成損傷。這些部位損傷雖說並不算致命的和不可修複的,但是也會影響到坦克的行動。

尤其是此時,正在處於最佳射擊距離的日軍明治三十八年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其雖說射程近,但實際殺傷力並不小炮彈的威力。對於坦克來說如果倒黴的被其直接命中,那麼其威力別說這些輕型坦克了。就是西方最現代化的中型坦克,恐怕也承受不了。

雖說是老古董,但是人家好賴也是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該有的威力,也並不比日軍最新式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毫米榴彈炮小多少。如果那輛坦克無意之中被其命中,也足以造成致命的損傷。

雖說這個情況隻是偶然,但是在什麼事情都能發生的戰場上,誰能保證那個坦克手不會如此的倒黴就偏偏遇到一發垂直落下的,大口徑炮彈的轟擊?尤其是在日軍炮火如此密集的情況之下,這種事情發生也不算意外。

實際上配屬給陳翰章的裝甲二旅在整個通遼戰場上,到目前為止遭遇到的最有威脅的武器,不是日軍那些草草製造的反坦克雷,也不是那些隻能想盡辦法才能尋找到坦克薄弱部位射擊的老舊反坦克炮和平射炮。

而恰恰是川並密中將從關東軍通遼後備武器庫中拉出來的那些,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中繳獲的東北軍七七毫米野炮。這種一戰時期設計的產品,但與眼下各國使用的野炮相比,性能其實也不算落後。

至少要比日軍使用三八式野炮要強的野炮,雖說沒有專用的穿甲彈。但是在使用全裝藥炮彈,在三百米的射程之內平射的情況之下,其威力也足以將抗聯改裝過的T二六坦克擊毀。

參戰的抗聯坦克部隊官兵,雖說也並不怕死。但是在上級的教育之中,對身下的坐騎看的比命還重要。哪怕是自己犧牲了,也不願意自己的坦克被敵軍摧毀。而這種思想在這次穿越日軍炮火覆蓋區的時候,給參戰坦克部隊的指揮員帶來了相當的顧慮。

尤其是之前在巴彥塔拉戰鬥之中,日軍采取的多種反坦克戰術。以及隱藏在良好工事之內的這種,平射威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七七毫米野炮近距離突然開火,給裝甲二旅帶來不小的損失。

巴彥塔拉一戰與作為抗聯坦克部隊首次參加類似的攻堅作戰,給裝甲二旅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相對於林西戰場,巴彥塔拉戰線在這次抗聯坦克攻堅作戰之中,其實更算是一個比較經典的戰例。

在抗聯目前後續坦克補充難以為繼的情況之下,付出代價比較大的巴彥塔拉一戰,對整個部隊的心態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使得這一戰,整個裝甲二旅的表現明顯不如在巴彥塔拉戰場。盡管在戰術運用上,做了一些針對性的調整,但是打的始終放不開手腳。

尤其是在戰術運用和決心下達上,該猶豫的時候不猶豫,該果斷的時候卻是拖拖拉拉。這種心態,不僅影響到了該旅的大部分上中級指揮員,就連營連一級受到的影響最大,在戰鬥之中束手束腳。

通遼一戰過後裝甲二旅在整個戰場上的表現,導致了該旅指揮係統的大換血。整個會戰結束之後,對該旅戰場表現極為不滿的陳翰章,將裝甲二旅的旅長和政委、參謀長全部撤換。

用他的話來說,他的部隊什麼人都用,就是不用小腳老太太。這種將整個建製部隊高級指揮員全部撤換,在抗聯之中還是首次。可見陳翰章對該旅在後續作戰之中的表現,不滿意到了什麼地步。

而作為抗聯第一批作為骨幹和種子組建的兩個裝甲旅之一,該旅原定為擴編裝甲師的計劃被撤銷。在骨幹和部分裝備被調出之後,降級分拆為兩個獨立坦克團。非但原有的擴編計劃被取消,就連原有旅的建製也沒有保留下來。

相對於一旅在戰後擴編為兩個裝甲師,坦克教導團以及其他兩個獨立坦克團,分別被擴編為坦克旅的發展。該旅因為戰場表現被撤銷番號,可謂是異常嚴厲處罰的同時,也是對全軍各部隊的一個警告。

總部通過此事告誡全軍,當初一號說的打不好,無論是那支部隊,不管他的資格多老,該降級降級,該撤銷番號撤銷番號的警告,並不隻是一個單純的警告而已。總部向來是說到做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