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2 / 2)

“特別是雷區的麵積如此之廣,密度如此之大,都是我們之前始料未及的。但我們除了一點點的硬啃,就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還是我們之前的戰術過於僵化,指揮體係過於死板才是主要原因?”

“在敵軍的眼皮子底下清掃地雷,盡可能的使用炮火以減少工兵傷亡這沒有錯。可我們不僅僅有身管火炮,還有大量的火箭炮。而且打這種硬碰硬的要塞群攻堅作戰,在日軍運動幾乎全部依靠交通壕,所有炮兵陣地幾乎全部在地下,我們的火箭炮使用受到了相當的限製。”

“但是我們想火箭炮雖然炸不通他們的永備工事,但是清理陣地表麵工事,還有雷區總該沒有問題吧。在火箭炮使用受到很大限製的情況之下,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用火箭炮,去清掃日軍的雷區,反倒是非得去使用眼下更加適合的的身管火炮和迫擊炮?”

“一發一二二火箭炮彈的爆炸範圍,遠遠的高於七十五毫米山野炮。使用一二二火箭炮一個十發的齊射,清掃出來的雷區足夠我們快速通過兩個團的兵力。順帶著還可以將日軍陣地表麵障礙,如鐵絲網以及其他的爆炸物一並掃清。”

“我們的一二二火箭炮和一零七火箭炮,都可以分解開使用。尤其是一零七火箭炮,分解開後甚至完全可以由戰術小組使用。將一門一零七火箭炮分解開,以二到四管為一個建製單位,隨同步兵和坦克前進。遇到雷區兩發齊射,就足可以打開一條步兵或是坦克通道。”

“我們的火箭炮兵部隊,每一個營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燃燒彈,一二二火箭炮還配備了一百枚特種燃燒彈。這些彈藥無法擊穿日軍的永備工事,但是完全可以用火燒的辦法,將日軍從工事內趕出來嗎。”

“還有我們的工兵,難道隻會一個個的去排雷或是依靠裝甲掃雷車?而不能使用炸藥包和爆破筒在日軍雷區上,打開一條排雷通道?幾根爆破筒捆綁在一起,不就是一根長的掃雷器材嗎?六根爆破筒串聯捆起來,完全可以用來清掃雷區嗎。”

“還有火焰噴射器,不是都可以用來掃雷?我就不信日軍的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還能經受住炸藥爆破和火燒?我們完全可以用炮兵打通坦克運動通道,然後使用坦克掩護工兵打通步兵攻擊通道嗎。”

“我承認在訓練的時候,我這個裝甲兵司令員在某些方麵犯了一些教條主義錯誤,對日軍也可以同樣大規模使用地雷的情況預料不足。因為我們之前的戰例極少有日軍使用地雷的情況,即便有也是少量的根本稱不上雷區。”

“我們在突破鬆花江的時候,遭遇到的日軍雷區根本就算不上雷區。隻在主要通道上部署了幾百枚地雷,對我們發起攻勢的影響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說這麼大麵積的雷區,我們還是首次遇到。”

“但是我們各級指揮員的腦袋都去哪裏了?戰場快速應變的能力也都丟了?難道離了炮兵掩護就不會作戰了?事先沒有準備必要的器材,現在就不會自己製作了?形勢不同,敵情不同,采取的戰術手段就要隨著敵情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攻占的日軍陣地上用來固定鐵絲網的木樁子那麼多,我們將這些木樁分割成木條捆綁上炸藥,製作爆破器材用來排除雷區很困難嗎?我們的掃雷設備不足,但是炸藥的數量還很足吧。”

“在迂回出發之前,總部給我們調撥了二十萬公斤的炸藥。我們在穿插的時候,還繳獲了五噸多日軍的炸藥。我們手中的炸藥數量,還是相當充足的。日軍的這種作戰方式,我們不是沒有辦法應對。而是我們的各級指揮員在指揮上太過於死板,沒有了主動靈活。”

“至於反坦克壕實在缺少木料,就讓工兵采取爆破手段炸開通道。如果還是不行,就用坦克往裏麵填。日軍的反坦克壕,寬度不過三米半。我們的主力坦克T二六輕型坦克的長度是四米。”

“用兩輛坦克再加上少量的木料,就完全可以填出一條通過反坦克壕的簡易通道。隻要打開通道,清理掉對麵的日軍平射炮,我們的坦克即便是留在反坦克壕裏麵,戰後完全可以拉出來繼續使用嗎。”

“還有對戰場繳獲的裝備運用上,我們什麼時候學會了對繳獲的裝備不削一顧了?在巴彥塔拉,以及巴彥塔拉以北的戰鬥之中,繳獲的十多門九二步兵炮、三七速射炮,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還有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動炮為什麼不運用?”

“在我軍的編製序列之中,十四毫米高射機槍在必要的時候,的確可以作為步兵遠程掩護火力。但是數量不足以及無法跟隨一線攻擊部隊運動的情況之下,為什麼不能用輕便的多。除了射速無法相比之外,射程更遠的二十毫米自動炮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