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楊震的自問(1 / 2)

也許是對美英駐哈爾濱軍事代表團有些顧忌,幾個僑民領袖沒有像那幾位被蘇聯人早就盯上的白俄領袖那樣,被帶上手銬直接帶走。而是隨同普通僑民的僑民一同,一起乘坐火車返回蘇聯實際上早在移交第一批白俄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駐抗聯的美英軍事代表團的注意。畢竟原來哈爾濱滿大街的白俄一下子都無影無蹤,不可不會引起其他方麵的注意。而目前對西方援助極其需要,不想過多的得罪美英的蘇聯人。

在移交這批僑民的時候,在抗聯的提醒之下,做的便沒有那麼張揚了,行事也隱晦的多。不僅移交的時候是在夜裏,同時轉運回國也隻是在普通的貨物列車上,加掛了一節普通的客車車廂。

盡管事情的發展,開始沒有楊震和李延平預料的那麼複雜。但是後續事情的發展,卻正是按照李延平的判斷來的。那些家中男人被拉走的白俄家庭之中,在戰爭期間或是戰爭結束的時候,幾乎都受到了被強行送回國,報效國家的家人陣亡通知書。

但是蘇聯人將這也就是說所有送回蘇聯的白俄中的青壯男人,基本上在戰爭之中被打光了。當然這個結局固然與蘇德戰場上的殘酷環境分不開,別說這批蘇聯人眼中的不可靠分子,就是那些堅定的蘇維埃人員都傷亡慘重。

當然這個結果與蘇聯方麵將這批白俄組成的部隊經常送到最危險,也是傷亡率最高的方向,有意識的將這些人消耗在戰場上的計劃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在傷亡最大,也是消耗最慘烈的,在後世稱之為絞肉機的斯大林格勒戰場上,這些被強行送回國參戰的白俄,最終徹底的消亡在那座在戰後,已經徹底被夷為平地城市的斷壁殘垣之中。

這些由回國的白俄僑民單獨編成的部隊,因為不可靠等原因,一直始終處於蘇軍內務部的督戰部隊機槍口之下作戰。這些白俄大部分陣亡的人不是死在戰場上,就是死在了自己人槍口之下。

至於那批遣返回去的波羅的海三國僑民的下落,則成了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團。這些人在返回蘇聯之後,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更沒有人再見過他們。相對於並無什麼太多顧忌的那些被遣返的白俄,對於這些人卻成了幾十年之後楊震很大的一塊心病。

而現在這些白俄回國之後究竟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這是楊震還沒有時間,更不會去操心的問題。對於楊震和抗聯來說,聚居在哈爾濱與北滿各地數量眾多的白俄。早晚是一件要出頭的癤子。現在的早出頭,總比晚出頭要強的多。

這些白俄反對的可不僅僅是蘇聯,還有抗聯恐怕在他們眼中也一樣是一視同仁。而且白俄之中那些有蘇聯背景的家夥,一旦搞出什麼事端來,處理起來恐怕會更加棘手。與其到時候被動,還不如利用眼下的這個機會,幹脆的請他們走人。

其實如果能將這些白俄送到第三國去,在楊震看來是一個更好的結局。畢竟沒有人真的願意明知道他們在回國之後大致的結局之後,還盼望著他們去送死。自己是戰士,並不是屠夫。

但是在對外交通至少目前還在依賴蘇聯人的情況之下,蘇聯人提出這種並不傷害自己根本利益的要求,對於楊震也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即便是蘇聯人答應讓他們轉送第三國,但是交通線在蘇聯人手中把握著,這些人能安全途徑蘇聯而離開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

蘇聯人向來是在自己手隻要夠長的情況之下,絕對會斬草除根。他們不會放任這些他們眼中那些堅定的反蘇分子,活著離開自己的視線,去別的國家繼續反對自己的。即便是蘇聯人答應讓他們去第三國,已經有了國家答應接受,路上這些蘇聯人依舊會斬草除根的。

在蘇聯人龐大的壓力之下,也在對技術人員急需的情況之下,將這些蘇聯人點名要的白俄和其他一些被蘇聯方麵認為是蘇聯人的僑民,轉交給蘇聯方麵,對於抗聯來說,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隻不過抗聯在轉交的時候為了避免西方的壓力,或是說禍水東移還是采取了一些婉轉的手腕。

隻不過這種做法與直接將這批白俄轉交給蘇聯的做法,差別隻不過是一個已經公開下海做了婊子,另外一個卻是即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而已,差別甚至連五十步笑百步都算不上。在抗聯沒有時間與蘇聯人在這件事情上扯皮的情況之下,其實最後那層遮羞布不要也罷。

而在自欺欺人這一點上,楊震還是心知肚明的。在這件事情上,他不想給抗聯和自己找什麼麻煩。現在的自己沒有實力,也沒有那個本錢,在一些不關係到抗聯生存與發展的細節上的問題與蘇聯人硬抗別看蘇聯人現在正在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打一仗敗一仗,損失的兵力和裝備,換了任何一個國家早就完全。但如果他們真的想動自己的話,他們部署在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雖說調走大部,但經過就地苦心補充,總兵力又恢複到四十餘萬人的駐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