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頭疼的李延平(1 / 2)

盡管德國人並不習慣楊震搞出的在酒桌上談事情的做法,但是至少不會被繞的七暈八素之後,才搞清楚對手的目的。觀念上也要比其他中國人好接觸。對於楊震這個家夥,德國人可謂對他是又愛又恨。就連德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愛他多一些,還是恨他更多一些。

雖說此行付出的代價大了一些,建立的外交級別低了一些。但是此行畢竟與除了蘇聯之外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而且新中國政府,在楊震的鼓動之下,也同意將西德馬克作為僅次盧布和美元作為主要外彙儲備。並將儲備的數量,排在了法國法郎和英鎊之上。

貸款的數額雖說大了一些,但也並非是經濟已經恢複到戰前的西德經濟無法承受的。而且很多項目,中國政府也是以現金的形勢支付的。最根本的是,通過此次談判西德人順利的打開了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現在也是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市場。

西德政府相信,這次談判的目的雖說沒有完全達成,付出的代價也遠遠的超過預期。但是獲得的收獲也並不算小。畢竟六七億人口的市場,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極具誘惑力的。所以盡管對楊震恨得咬牙切齒,德國人對這些所謂的一攬子協議也就默認了。

而在此次談判之後,中國與西德在外交關係上雖說隻是一般,但是在經濟上卻建立了緊密的聯係。西德也超過當時的法國,成為中國獲得西方先進技術和工業設備的一個主要來源渠道。答應提供獎學金的西德多所大學,也超過法國成為中國派遣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地。

甚至還在談判完成幾年之後,主動的轉讓了德國人從英國人手獲得斯貝發動機技術,以及英國先進的燃氣輪機生產技術和全套圖紙。當然這些玩意,還是需要中國人支付兩千萬美元外彙的。

這件事情還造成另外一個相當嚴重的後果,就是楊震這個對德首席談判代表,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各國的名聲,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德國人的慘重損失,給他們帶來的印象簡直可以用刻骨銘心來形容。

這些國家在對華經濟、外交談判的時候,盡可能的避免以楊震這個家夥為談判對手,甚至公開點名不希望楊震這個德國人眼中的流氓和惡棍參加。在接待楊震作為中國代表來訪的時候,也對他是百般的提防。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在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生的,還不是此時楊震能夠想到的。現在隻是想用德國裝備彌補自身軍工生產能力上不足,以及使用德國戰俘還改變抗聯部隊技術維修保障人員缺乏問題的楊震,可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去預見這些事情。

對於楊震來說這些物資和裝備,隻是緩解了燃眉之急並不是長遠的打算。眼下更多的將心思放在蘇聯人身上的楊震,思路和想法可不單單是抗戰這幾年。應急歸應急,但是思路不能隻局限在眼前。

他是想通過引進一批優秀火炮緩解燃眉之急的情況之下,形成中國人自己的先進火炮生產能力,並引進一批性能優良的火炮。而不是隻停留在仿製幾門落後的小山野炮,這樣一個極其初級的階段。

因為他很清楚作為一個大國,又是一個窮國,中國的軍事裝備不可能隻靠引進和購買。必須要建立起自己的完整工業體係,哪怕是這個工業體係稍微落後一些,但是也必須要能完全滿足自身的需要。

他絕對不希望現在的抗聯,以及未來幾年後建立的新中國,走上國民政府隻能靠買的老路。更不希望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工業起步,尤其是軍事工業起步,再付出自己所知道曆史那麼沉重的代價,以及在幾十年之內隻能仿製人家已經落後的產品。

ZLS三型加農炮倒是無所謂,隨著坦克裝甲車輛的性能提高,這種火炮實際在二戰結束就落伍了。作為火力支援,威力也無法滿足需要。大多數的時間都轉行回到它的老本行,作為隊屬直瞄火炮使用。

但是M三零這種性能優異的一二二榴彈炮,卻是使用壽命相當的長。直到二十多年後,除了體重之外,技術指標還沒有明顯落後。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是很多小國或是窮國的當家主力火炮。

所以對於楊震來說,M三零榴彈炮,以及隨後出現的D一型一五二榴彈炮和D四四式八十五毫米口徑加農炮,是他勢在必得的裝備。這是關係到整個中國在未來二十年之內陸軍裝備的發展,而不單單是為了眼下緩解燃眉之急。

隻是看著眼前的李延平和郭邴勳,楊震卻搖了搖頭。這些事情自己隻能深埋在心底,就是連麵前這兩個事業上的最親密助手都不能說。如果連麵前這二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自己,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理解自己?

李延平他知道,對自己無原則的信任,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自己做的這些他也許不會理解,但是也會支持的。至於郭邴勳那裏,雖然也許不會最終想通,但是也不會不執行自己的建議。但楊震不希望郭炳勳心中,因為這件事情留有什麼隔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