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1 / 2)

隻是為了保證西滿戰場的順利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楊震現在太需要新京方向,來分散關東軍可能會增援的新的兵力。如果不選擇一個重要的戰略要點下手,日軍是不會將投入到西滿方向的兵力分散開的。

如果新京那邊不做足戲,無法將關東軍部分的預備隊吸引過來,對於整個西滿戰場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關東軍在新京以南還有大量的預備隊,但是目前抗聯的有生力量,絕大部分已經全部投入到了一線戰場。

現在楊震的手中,除了部分無法調動的警衛部隊、地方部隊之外,幾乎已經沒有任何的預備隊。如果日軍不顧傷亡,持續向西滿投入兵力,那麼首先承受不住兵力已經使用到極致的是抗聯,而不是後備力量目前看還相當充足的關東軍。

的確,占據了抗聯目前裝甲兵力百分之七十,航空兵的對地支援能力百分之六十,大口徑火炮以及火箭炮的百分之六十的西滿戰場上,抗聯在裝備占據絕對優勢。尤其是坦克和騎兵的數量,遠遠的超過關東軍。僅僅部署在西滿地區的卡車數量,便幾乎超過了關東軍所有的卡車數量。

但是對付日軍這樣大部分由受過嚴格武士道精神熏陶,而且受過嚴格職業訓練亡命之徒組建的軍隊,裝備上的優勢隻能是相對的。也是就說,至少在目前的裝備從數量上來看,恐怕暫時還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抗聯可沒有蘇軍那麼財大氣粗,丟掉近千輛坦克可以不當回事。

而在眼下如果蘇聯方麵再遲遲不開放過境通道,抗聯手中儲備的航空燃油和車用柴油、汽油儲備已經見底,航空炸彈和火箭彈的消耗也接近見底。沒有了汽油和武器的飛機、坦克,實際上就是一堆廢鐵的情況之下,裝備上的優勢隨時會變為劣勢。

在兵力上至少要相對的持平,即便是略微處於劣勢,但是這個劣勢也絕對不能太多。否則一旦日軍在兵力上占據絕對的優勢,單靠裝備上的優勢,也很難戰勝對手。楊繼財的那個戰例隻是一個特殊的偶然,絕對不是敵我兩軍真實的水平對比。

實際上在作戰之中,楊震一向是以兩個主力師配屬大量合成部隊,對付日軍一個三聯隊編製師團的兵力對比來部署的。當然也有少數的戰例是以一個師對付日軍一個師團,但是那多是牽製性的行動。

的確抗聯的一個主力團除了人數略少於日軍一個聯隊之外,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裝備,都不遜色於日軍一個正規的野戰步兵聯隊。但拿抗聯的一個師去圍殲關東軍一個師團,楊震還沒有自大到那個份上。擊潰戰不是沒有過,但是殲滅戰卻是幾乎不可能。

所以楊震在接到王光宇的彙報後,認為楊繼財今天的那個戰例,隻能是一種特殊情況之下,產生的特殊結果。以一個加強團,擊潰日軍兩個野戰聯隊,即便是有大量的重炮配合,但是也無疑是一種特例。

實際上在接到王光宇彙報的時候,楊震認為此戰看來固然是楊繼財心思縝密,以及戰場應變能力極強,同時具備有相當的戰術眼光。但是無疑邱金堂在此戰之中起到的作用,卻是成功的根本。

沒有邱金堂對他這種冒險的默認,甚至暗地裏的支持。就他一個小小的簡編師一級部隊的參謀長,又豈能調動阿魯科爾沁旗境內所有重炮部隊參戰?沒有邱金堂派出自己身邊最得力的作戰參謀配合,他那能在那麼短的時間之內便理順指揮關係?

如果邱金堂不是在發現被他架空之後,默認了他的方案,那麼即便是有他的那位老鄉兼同學的幫忙,他也不可能指揮得動所有的炮兵部隊。其實當時邱金堂想要拿回指揮權,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調往阿魯科爾沁旗戰場上的重炮部隊,多是總部炮兵直屬部隊。邱金堂這個炮兵副參謀長,想要拿回權力,就是一個電話的事情。而正是邱金堂對他的舉動默認,以及暗中強有力的支持,才創造了這個奇跡。

但絕對不能就是說抗聯的一個團,已經有了與日軍兩個聯隊抗衡的實力。日軍的步兵戰術,以及步兵的戰鬥素質,即便是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你可以小看日軍的炮兵,小看日軍的裝甲兵,但是你絕對不能小看日軍的步兵。

所以在目前關東軍預備隊還相對充足,隨時可以再次向西滿投入大量兵力的情況之下,楊震必須要想辦法分散其對西滿的注意力。而這個點,沒有一個比新京這個關東軍統治東北的象征,更加合適的地方了。

之前自己調整新京方向部署之後,新京方向的馬春生與吉林方向的王效明的鉗形攻勢,並未吸引關東軍的有生力量過多的在新京戰場投入兵力。甚至可以說,連一個師團的兵力都沒有吸引過來。

眼下整個新京防禦圈,除了之前的第九師團之外,陸陸續續進入新京的關東軍增援部隊,總兵力還不足一個獨立混成旅團。日軍不僅放棄了新京外圍的,甚至連吉林方向也一並放棄,將外圍的兵力幾乎全部撤到了。這樣的結果,無疑讓楊震很是擔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