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他帶隊的話,他會選擇利用航空兵與地麵重炮將主要注意力放在二十六、二十七兩個聯隊身上,讓這兩個聯隊行動很緩慢的機會,讓這個兵力分散的二十八聯隊,再向北進發一段距離。讓他們與第七師團主力,以及自身各個中隊行軍的間距在拉開一些。
同時,他會選擇速戰速決,采取遊鬥的撈一把就走的方式。將手中的部隊,分為兩個組輪番上去撕咬一番。而不會將全部的部隊,與日軍攪合到一起。那樣做無疑於是讓自己送上門去將有限的兵力,讓人家牽製住。
不一定要全殲選定的目標,也不用合圍他們。以一部兵力將他們封鎖在某一區域後,用火力去解決他們。隻要殺傷目標兵力的百分之八十,就基本上可以說達到目標了。日軍的戰鬥力,楊繼財還是很清楚的。
他知道,以目前王德耀手頭上的兵力想要解決一個日軍大隊,盡管把握還是有的。但是這時間,恐怕就要拖延的相對長一些。尤其是對於第七師團,這樣一個日軍老牌常備師團來說,即便是以一個營對一個中隊,也不是能在短時間之內可以輕易解決的。
更何況他選擇的戰場,地形還是相對要複雜一些的。弄不好,被搶占了有利地形的日軍拖住,甚至反咬一口的可能性都有。而以日軍中下級軍官的能力來看,這種應變的能力還是極強的。所以對於王德耀的看法,他是相當不讚同的。
而且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部署,即便是一旦日軍調轉方向,後方出現危險的時候,自己可以快速的撤回或是采取圍魏救趙的辦法。選擇日軍其餘兩個聯隊的薄弱部位,以及重點部位從戰場上直插過去,插到他們的心髒中去。
第七師團可以調轉方向,那麼自己為什麼要刻板的非得繞遠趕到危險地區增援來緩解困境?但自己勸說王德耀卻失敗,眼下隻能去賭一把了。否則還是按部就班的等到日軍真的調轉方向之後在行動,那麼就真的全線處於被動了。
其實第七師團將所屬三個野戰聯隊,以大隊為建製分散行軍,這種情況的確對打一個戰術反擊很是有利的態勢。但是在整個阿魯科爾沁旗東西狹長,南北略寬地形,日軍再這麼一分散部署,無形之中敵軍的密度很大。尤其是眼下其三個聯隊采取齊頭並進的態勢,中間的間距拉的目前並非是最理想的地步。
雖說第七師團的部署,有些像是一盤散沙。但是以日軍多年來嚴格訓練養成的習慣,以及基層軍官各自的指揮能力、戰場反應和應變能力,以及相互策應、支援的良好習慣,在眼下的其各部之間的距離來看,說實在的戰機並不是很明顯。
一旦二十八聯隊任何一部分受到攻擊,不僅自身其餘各部會立即支援。就是臨近的二十六聯隊,也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伸手。所以在楊繼財看來,眼下並不是最佳的有利時機。想要打一個戰術反擊,爭取吃掉二十八聯隊一部,減輕下一步的作戰壓力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好還是等到第七師團三個聯隊,因為受到的火力攻擊密度和力度不同,其行軍隊列參差不齊的時候,在行動無疑效果會更好,也無疑會取得更大的戰果。等水徹底的攪渾了,才能更好的渾水摸魚。
而眼下,在第七師團三個野戰聯隊行軍序列還沒有完全拉開的情況之下,貿然出動參戰部隊很容易被黏住不說,而且很容易被日軍反噬一口。日軍可沒有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作風,其相互策應作戰的能力相當的強。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道理,大多數的日軍軍官要比中國人懂得的多。
即便是其餘的兩個聯隊見死不救,但是他們未必不會利用抗聯自身分兵,而造成的那一方麵兵力都不足的情況,不顧傷亡數字而強行轉向。如果這點戰機都把握不住的話,那麼這位國崎登中將也不可能做到中將師團長的位置。
楊繼財曾經不止一次聽到過大哥與三號說起過,日軍一條凶猛而又貪婪的毒蛇。其性子極其貪婪,但作風又極其凶悍,戰鬥意誌也絕對不輸於這世界上的任何一支軍隊。最重要的是雖說內部也有鬥爭,但是在對外方麵還是絕對一致的。
與他們作戰,不僅要動作有狠、要果斷,而且在戰機的選擇和把握上一定要注意。既不能貪大求全,也不能畏手畏腳。一旦下定決心,就要集中兵力,攥緊了拳頭砸出去。要麼就一拳頭把他徹底的打死,要麼就要注意兵力控製的節奏。
否則肉沒有吃到,反倒是很有可能會被日軍反咬一口。而一旦被日軍反咬一口,那將會是一個血淋淋的代價。對於楊繼財來說,即是自己親大哥,又是自己上級的大哥這番話,他一直在謹記著,不敢有片刻的忘記。也正是因為始終在他腦海之中的楊震這幾句話,讓他感覺到眼下並非發起戰術反擊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