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1 / 2)

待沒有再說什麼的苟再合,轉身去執行他的命令後,楊繼財一屁股坐到凳子上。他沒有去給苟再合送行,而是將視線又轉回了地圖之上。而此刻他身上的軍裝,幾乎已經被身上的汗全部給打濕了。

與上次護送物資去熱河不同,這次楊繼財感覺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迎麵撲來。雖說已經習慣了舉重若輕,但此戰對於他來說,畢竟是第一次真正的獨立指揮作戰。而且還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獨立指揮作戰。

如果說護送物資去熱河,在黃崗梁子一線與偽蒙古軍打的那一仗,隻能說是一場基本上沒有什麼挑戰性的伏擊戰,還算不上什麼真正的戰鬥。偽蒙古軍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遠遠的無法與第七師團這種日軍老牌師團相比。

楊繼財認為自己恐怕馬上要麵臨的對手第七師團的一個聯隊,足可以擊潰整個偽蒙軍。狗養的再好,也隻能是用來看家護院。一旦讓這些狗的能耐超過了自己,那主人豈不是隨時都有可能被反噬一口的危險。

日本人用偽蒙古軍彌補兵力不足之外,更多的是為了實現政治上的一些舉措。如果把偽蒙古軍訓練的和自己一樣的精銳,裝備弄的和自己一樣的強大,那麼日本人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所以楊繼財始終認為,黃崗梁那一戰雖說也是以少勝多,但是連嚐試都算不上。而今天夜間的這一戰,恐怕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麵對著日軍第七師團這個日軍老牌的王牌師團,楊繼財知道自己真正要麵對一支凶悍的軍隊。

不僅僅是對手的不同,還有他現在所處的有些尷尬的位置。作為參謀長來說,應該更多的作為軍事主官的幕僚,而絕對非親自指揮作戰。就算抗聯之中參謀長的職權再相對來說大一些,但是他也沒有在主官沒有授權的情況之下調整部署,直接指揮部隊。

上有軍事主官,下有直接指揮部隊的各級幹部,根本就輪不到他這個參謀長做主。但眼下王德耀的一意孤行卻是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他不得不在沒有王德耀的授權情況之下,接過指揮權。這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苟再合雖說沒有直接表達出來,但是楊繼財卻明白他那些沒有說出來的話中肯定有這方麵的意思,隻不過被自己搶先給堵了回去罷了。而且苟再合作為一名老兵出身,也明白自己出此番下策實屬形勢緊急。雖說有些猶豫,但是最終還是執行了命令。

說實在的,在給苟再合布置方案的時候,楊繼財心中一直捏著一把冷汗。畢竟自己沒有得到授權,如果苟再合頂著不執行的話,那麼自己基本是沒有什麼辦法的。參謀長和軍事主官的區別,就在這裏。

如果苟再合不執行命令,這才是楊繼財最頭疼的事情。一旦相互扯起皮來,時間就勢必要耽擱下來。而隻要是軍人,都清楚在戰場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最珍貴的。在戰場上每一分鍾都是耽擱不起的,甚至會影響到一場戰鬥成敗的。

苟再合雖說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執行命令,這才讓他心中最大的一塊石頭落地。至少他知道,如果事情發展真的像自己預料的那樣,至少自己在指揮關係的理順上,不用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指揮上的疑慮,再加上即將麵對強勁對手,以及對手最終會不會選擇自己部署防禦的兩個地點進行突擊的疑慮,讓楊繼財可以說心理壓力相當的大。雖說年輕人心理素質好,壓力並未影響到他的決定。但是緊張,卻是必不可免的。

盡管他已經下定決心賭一把,但是他的這顆心,卻是緊緊的懸著。如果當初王德耀能夠聽進自己勸說的話,他會選擇隻帶兩個營,而不是帶走了整整的一個團。自己在排兵布陣的時候,也不至於如此的被動。

對於王德耀這一仗,能不能占到他想要的便宜,其實楊繼財並不是很看好。在他看來,在戰場上作為一個指揮員,每一下一個決定判斷的出發點,應該是看全局,而不是單單的隻看自己一廂情願。更重要的是看他的這個決定,是僅僅有利於局部戰局還是有利於全局。

其實對於王德耀的想法,楊繼財雖說不讚同但是也並不反對。在他看來,在新部隊缺乏實戰經驗的情況之下。利用夜間偷襲,鍛煉一下部隊,鼓舞一下部隊的士氣。或者說打亂日軍現有的方案,多少削弱一下日軍的實力,也並無太大的錯誤。

但是王德耀的整個部署,卻是放到了自己的一廂情願上。如果換了自己去指揮,自己不會將選擇點放在王德耀選擇的地點。因為那裏距離阿魯科爾沁旗東南部太近了,距離巴林左旗還不夠遠。

二十八聯隊方向的動靜,想不引起國崎登注意都很難。而第七師團本身各部的間距,也還沒有完全拉開。盡管中路的二十六聯隊,是航空兵的重點壓製目標。但這並不能說明,這個二十六聯隊真的徹底喪失了戰鬥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