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種技術保障手段(2 / 2)

將兩部電台的信號源的交叉位置,放在自己觀察目標的行軍序列頭上就可以了。這樣天上偵察飛機上的英國製造的導航係統,就可以接收到他們發出的訊號,而確定自己目標所在的位置。

日軍各部派出的搜索部隊,隻是按照常識在自己身邊八百米的距離打轉轉。雖說搜查進行的異常仔細,但上哪兒去發現這些一公裏外的地麵引導員去?更何況這些地麵引導員,在投放戰場之前都是經過特殊的隱蔽訓練。

進行引導所需的電台天線,也都利用樹木進行了隱蔽。除了進行特殊訓練的軍犬,一般人包括日軍士兵在內,隻要不踩在腳下根本就無法發現。進行地麵引導,也根本用不到手電、信號燈等可見光源,隻需要一部十五瓦的無線電台。

至於實在需要靠近偵察,也有軍區直屬偵察旅的那些專業偵察兵去做,根本就用不到他們。所以這些地麵引導員,雖說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總體上來說,隻要別倒黴到被自己人的炸彈炸到,危險性還是很低的。

日軍雖說不斷的在前進,但是早在此戰之前,航空兵與炮兵就聯手,完成了對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目標標繪。包括整個西滿戰場,都標成航空地圖,並且實現了網格化。每一個小格都進行了標示,並編有相對應的編號。

每一個小格內,都有相對固定地麵引導員和炮兵校正人員。他們的任務,隻是監視自己的目標區就可以了。這種作戰模式,還是航空兵司令員方子翼發明的。這樣一來,雖說耗費的人力大了一些,但是夜間的轟炸精度卻是高了很多。

他們根本就用不到移動,隻需保證自己負責的範圍無線電信號能夠順利並持續的發出來就可以了。在日軍全麵反擊打響之前,抗聯采取了多種手段。尤其是在保證夜間轟炸精度方麵,更是可以說挖空了心思,想盡了各種辦法和手段。

不僅在空中和地麵設置了地麵轟炸引導員,而且利用戰前最後時間在林西、西烏珠穆沁旗、齊齊哈爾、將軍廟,以及阿魯科爾沁旗最西短建立的大功率電台構成了的自己戰場導航的係統網。地麵引導員發回的這些訊號,不僅僅空中的飛機能接收到。

地麵的建立的導航網,在發報方采取地線,加長通訊天線的情況之下,也一樣能夠接收到。航空兵通過采取的各種保障手段,使得夜間轟炸精度雖說不如白天,但是下降的比例並不是很大。

而針對夜間采取的大規模轟炸,剛剛才完成夜航訓練不就的轟炸機,自身從機場到戰場的導航問題以及在空中編隊的問題。還沒有敵我識別器的抗聯,解決問題的方法雖說笨拙了一些,但是手段更加簡單。

為了保證空中編隊的安全,以及不在茫茫的夜色之中飛錯了方向。除了天上的無線電偵察飛機起到導航作用之外,在作戰上也有一個嚴格的規定。在飛機起飛的時候,用汽車作為方向指示。

兩輛汽車在飛機起飛的時候,在機場外圍將車燈交叉打開。燈光的交彙點指向的方向,就是飛機需要出動的作戰方向。同時這個車燈的交彙點,也是轟炸機群集結點。所有的飛機,都要在這個點的上空集合、編隊。夜色之中,隻要稍微留神一點,這個點還是比較好發現的。隻要不是飛到飛機能飛到的最高高度,是絕對沒有問題,而在各個機場的空勤人員,在地麵人員接到情報,在地圖上按照相應的編號找到需要轟炸的地點後,立即測算出作戰距離。參戰的飛機,按照航空兵的嚴格規定,全體編隊保持固定的航速,在安裝了信號接收設備的飛機帶領之下飛抵戰場。

這個航速,也強行規定不許超過每小時三百五十公裏。隻要飛機保持在這個航速上,基本上就不會出現掉隊的清理。同時在返航的時候,引導機上還配備了信號彈。同時幾架引導機和帶隊長機的機身上,也裝備了專門改進的小功率探照燈。

在返航的時候,這些飛機身上的探照燈全部開到最大功率,以保證引導那些對儀表飛行還不是特別熟練的飛行員,跟上飛行隊伍別掉隊。轟炸的順序,也是長機進入之後,其餘的飛機在隨後次第跟進。

所有的飛機投彈的時間,嚴格限製在一定規定的時間之內。所有的飛機無論攜帶的炸彈是否投擲幹淨,必須在得到長機信號彈的示意後跟隨返航。再加上所有的參戰飛機上,都配備了齊全的無線電通訊係統。

同時所有參加夜間轟炸的轟炸機,都是選拔出來已經完成儀表飛行訓練的飛行員。所以抗聯的夜間轟炸,基本上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這次夜戰,也讓所有的參戰飛行員,都積累了豐富的夜間轟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