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種技術保障手段(1 / 2)

雖說受製於眼下的技術手段,這兩種設備提供的定位精度還遠遠稱不上讓人滿意。隻能提供大致的方位,對地麵無線電台的定位的誤差在一公裏左右。在敵我犬牙交錯的地帶,根本就無法使用。

因為那樣,即便有特殊聯絡訊號,但也無法在一公裏的範圍之內,準確的分辨清楚敵我電台的位置。所以這架飛機,被抗聯調到了阿魯科爾沁旗上空,專門按照預定的計劃引導轟炸機群,對第七師團的夜間轟炸。

而且限製於接收信號的強弱程度,這兩架飛機也隻能監聽到十五瓦以上功率電台的訊號,而無法監測到日軍大隊一級通常使用的五瓦電台。不過這倒是也變相解決了小功率電台,因為數量過多而出現幹擾的情況。尤其是在阿魯科爾沁旗戰場上,這種精度已經足夠了。

畢竟即便是在地麵上,對於無線電信號的監測精度和定位,也不可能達到百米。即便是在地麵上專門用於破獲地下電台,用來截獲地麵信號的無線電測向儀與定位儀,其精確度有五百米也就可以說是相當難得了。

更何況,這些設備是轟炸工業基地與大城市使用的空中無線電信號接收儀和測向儀、定位儀,本身就隻能提供大致的範圍。雖說在楊震的建議之下得到了某些改進,但還是限製於整體技術,而無法在定位的時候,提供太高的精度。

不過那位束星北教授帶著他的幾名學生和同仁,根據楊震提供的理念,已經拿出一套完整的改進方案。在此戰過後,不僅將全麵開始對這種設備的仿製。而且改進之後的對地麵截獲的無線電訊號定位精度,也可大致提高到五百米左右。如果真的能夠完成,那麼這個精度在眼下幾乎可以說相當於精確製導了。

眼下不是電子科技發達的幾十年後,通過衛星就可以鎖定電子設備的訊號。空中的預警機,專用的電子情報偵察機,都可以對地麵設備發出的信號進行精確的定位。別說精度幾十米,就是精度幾米都算是落後的產品。最先進的產品,甚至精度可以定位在幾十公分。

先進的軍用偵察衛星,別說白天,就是夜晚都能看清楚地麵的車牌子。飛機上裝載的各種機載雷達,先進的紅外設備以及熱成像儀,可以在連星光都沒有的夜裏,準確的發現目標並鎖定它。

而地麵目標,一旦在這種情況之下被鎖定。再加上各種精確製導炸彈、導彈,那麼幾乎就沒有生存下來的可能性。甚至一個巴掌大的手提電話發出的信號,都可以成為打擊目標的精確定位手段。

但是眼下對於定位精度的改進,還需要一點點的去摸索。尤其在抗聯基礎極為薄弱,很多的東西,更要長時間的去摸索。楊震隻能提供先進的理念,要說真正的理論,他那點玩意連門都摸不上,最多隻算半扇窗戶。

好在他提出的先進理念,能夠給那些研究人員提供一扇窗子。雖說有窗戶柵子,但是好賴還算有半扇窗戶可以利用。對於那些真正的科學泰鬥來說,有這半扇窗戶,就足夠引領他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殿堂了。

而且精度不準確的不僅是設備上技術能力的原因,影響到定位的精度。而且受製於人員的訓練水平,以及人工工作態勢會出現的固有偏差,同樣會影響到監測的精度。尤其是在戰場上,處理那些來自四麵八方的各種電台信號的時候,更加容易出現混亂。

甚至這兩架飛機在測試的時候,在六個頻段上曾經接收到過六個地區的廣播電台的訊號。一次全飛機的人,在機艙內整整聽了日本電台吹噓了足足半個小時的他們所謂赫赫軍威。還有偽滿電台和汪偽電台中,替所謂的友邦吹噓的廣播。

這還是眼下電磁環境遠遠好於後世的時候,要是擱在後世滿大街的出租車、各種商業、民用、軍警使用的步談機,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廣播電台和手機信號。估計這些人員,非得被折磨的發瘋不可。

雖然被選拔到擔任這些工作人員的,都是從關內來東北的大學生之中精挑細選,並經過嚴格審查的。但隻要是人在做這種事情的時候,永遠也不可能一點差錯不出。能將對地麵截獲的信號精確到一公裏,便已經不錯了。

這個標準甚至可以說已經超過眼下電子科技最發達的美英兩國水平了。英國人在已經開始的對德轟炸,還遠遠達不到這個精確度。至於他們的對手日本人,更是被甩出去不知道有多遠。

不過對於抗聯來說,他們不會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這兩架無線電信號定位飛機上的。其實在包括二十六聯隊在內,第七師團所有參戰各個聯隊行進序列兩側,都還部署有大量的地麵轟炸引導員,以及炮兵觀測員。

隻不過,這些有天上飛機配合的地麵引導員,並不需要像一般的地麵引導員靠近偵察。除了需要不斷的觀察日軍的行進路線調整方向之外,他們所需要做的,隻是每個小組攜帶一部十五瓦的電台,在日軍行軍序列兩側,形成一個交叉的信號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