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包括國崎登在內的所有第七師團官兵,連同他們此刻從昌圖、康平一線向梨樹、雙山穿插,而享受著同樣待遇。甚至因為那一路距離齊齊哈爾更近,而遭遇更加慘痛的同僚都不清楚。
之所以在夜間抗聯也沒有停止轟炸,而且轟炸的精度並不比白天少太多,一路追著他們轟炸。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他們相互之間不斷聯係的無線電在起著導航的作用。尤其是在夜間,調整行軍序列之後,為了加強對部隊的控製,第七師團的無線電信號,要比白天強的多,也密集的多。
其實如果不是需要他們的無線電作為導航,恐怕自進入戰場之後國崎登想要與他的部隊使用無線電聯絡,隻能是空想。按照之前的慣例,抗聯的無線電幹擾飛機,早就對他們的無線電訊號實施全頻段幹擾了。隻是為了需要他們的無線電進行導航,才暫時沒有對他們的無線電進行幹擾。
此時抗聯裝備的電子戰飛機,已經非以前那種隻能進行無線電幹擾的單一工作態勢。雖說沒有雷達、紅外設備,而且因為進口的無線電測向儀也相當的笨重。但是利用兩架DC三客機改裝的無線電測向飛機,卻可以起到夜間導航,甚至部分精確定位的作用。
原本楊震改裝這兩架無線電測向導航飛機,是為了對日本本土轟炸做準備。但是考慮到目前戰場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在阿魯科爾沁旗戰場總體縱深並不是很足夠。還需要夜間轟炸,以彌補白天轟炸的力度,以及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最大限度的削弱第七師團的戰鬥力。
在楊震親自拍板之下,這兩架與電子幹擾機一樣,被稱之為最絕密的裝備。便提前投入戰場使用。一是為了保證他製定的火海戰術,不因為夜色而中斷。同時也是對這種飛機的工作狀態,進行一定的檢驗。
為了準備采取的火海戰術,抗聯航空兵幾乎將庫存的炸彈三分之二,凝固汽油彈的四分之三全部調到了林西、將軍廟、齊齊哈爾機場。而眼下從美國進口的凝固劑與汽油,以及炸彈用鋼卻被堵在蘇聯港口。
因為原料的短缺,至少在這批物資全部運到之前,抗聯目前是已經無繼續生產能力。眼下每一枚炸彈,都是極為寶貴的。所以為了盡最大限度的使用這批炸彈,楊震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批準動用這兩架今後對日轟炸的秘密武器。
其實這兩架無線電信號收集飛機,說是很神秘,但是原理說白了,相當的簡單。就是將地麵用的無線電監聽設備以及大功率測向儀,經過一定的改裝之後搬到了空中。至於改裝,也不是太過於難的事情。就是在機身和兩翼下,安裝了無線電信號收集用的八木天線。
同時利用裝在飛機內部的無線電測向設備,對地麵出現的無線電信號進行大致的定位。而機上的情報人員,對收集到的無線電信號,進行分辨與辨別,以查清這些無線電波究竟是自己人的還是日軍的。
雖說戰場上無線電信號,通常都是相當的混亂,各種信號極其紛雜,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區別開來。但抗聯使用的各種無線電通訊的頻率,尤其是日軍和抗聯使用的無線電頻率卻不是相同的。雖說有一部分也是重疊的,但是通過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完全可以對截獲的無線電訊號進行區別。
在抗聯發射的無線電信號中,中間攙雜著可供識別敵我的明碼。這些按照一定規律出現的明碼,拚湊起來是中國古詩詞。機上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容易便可以分辨出那些信號是地麵友軍的,那些信號是日軍的。
有在一定規律內出現明碼,並能拚湊成詩詞的是抗聯的電台。反之,則是日軍的電台。因為不需要進行破譯,更不需要分析截獲訊號的內容,所以雖說信號比較混亂,但是敵我的信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區別來。
在確定截獲的電台信號是敵我之後,機上使用的這台通過美國轉口進口的英國製造的大功率無線電測向儀與定位儀,再加上新編成的網格式的地圖,便可以根據信號源的強弱大致確定電台的方位。
眼下英國因為已經參戰,戰局的急需,再加上戰前的研究豐富技術積累。所以在雷達、無線電導航等一類的電子設備先進上遠遠的優於,還在磨磨唧唧,猶猶豫豫的美國人。美國人現有的雷達技術,還是引進英國人的。
美國人可以提供的同類設備,無論是精度還是覆蓋範圍遠遠不如英國人的。所以楊震花了相當大的代價,通過美國人進口了十餘台英國馬可尼公司製造的,原本用來對德轟炸使用的無線電測向儀與定位儀。專門用於進行轟炸,尤其是夜間轟炸作為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