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1 / 2)

可以說國崎登中將的這種部署,讓一木清直很是不滿意。他認為這是師團長,在為自己那兩個同僚晉升少將做準備。更認為師團長排出這麼一個作戰序列,明顯是對自己這個非陸軍大學畢業的聯隊長,一種無形的排擠。

因為傻子都知道,此時整個林西戰場上抗聯的主力,都在林西一線應對其餘兩個師團的進攻。按照情報來分析,整個阿魯科爾沁旗戰場上的敵軍,隻有兩個新編成的,戰鬥力不強的步兵團。

以這麼一點兵力,要想將兵強馬壯,兵力達到三個滿編聯隊的第七師團阻擊在林西戰場之外,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在帝國陸軍兩個師團的進攻之下,他們在林西的主力根本不可能有能力來增援這裏。

等按照行軍路線,整整饒了阿魯科爾沁旗大半圈的二十八聯隊趕到戰場的時候,恐怕連毛都輪不到。自認為師團長這麼做,實屬有些偏心的一木清直大佐,不甘心就這麼將到手的鴨子拱手相讓,便私下改變了師團製定的整體推進計劃。

他知道眼下師團長這種明顯偏心的安排,自己是無法進行任何反駁的。師團裏麵所有重要的位置,都在陸軍大學畢業生手裏掌握著。第七師團是這樣,再上一層第六軍也是這樣。關東軍,更是這個樣。

甚至自己就是將官司打到大本營也沒有用,因為現在占據陸軍高層的都是陸軍大學畢業生。陸軍大學這些畢業生,利用天皇的信任牢牢的掌握著陸軍的全部權利。他們對非陸軍大學畢業的軍官,一向都是歧視和排擠的。

自己在陸軍之中如果想要進步,現在能依靠的除了自己之外,沒有別的可以依靠。既然師團長不給自己這個機會,那就別怪自己不客氣,自己去尋找機會了。下定決心在此戰要好好露露臉的一木清直,不顧師團的統一安排,不僅加快了行軍速度,還擅自變更了本聯隊的作戰部署。

作為第七師團現在下轄的三個步兵聯隊長之中,唯一的非陸軍大學畢業生的一木清直。因為沒有進過陸軍大學,其實也就意味著他這個大佐軍銜也就是到頭了。因為在日本陸軍之中,按照現行的體製,非陸軍大學的畢業生,晉升將軍隻有一個可能,就是在戰死之後追授。

實際上一木清直能夠以非陸軍大學畢業生的身份,做到大佐聯隊長的位置,在眼下的日本陸軍之中已經是毛麟鳳角了。因為日本陸軍的高級軍官,基本上是陸軍大學畢業生一統天下。非陸軍大學的畢業生,大部分能夠做到中佐就已經到頭了。

他的這個大佐身份,還是因為在當初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時候。身為日本陸軍中國駐屯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身份的他,一手挑起了盧溝橋事變。雖說當初他隻是一個少佐大隊長,上有駐屯軍司令官、參謀長,中間有聯隊長,硬將他作為挑起事端的責任人有點勉強。

但盧溝橋的第一聲槍響,卻是正是他的第三大隊開的。第一個向宛平城開炮的,也是他所在大隊的大隊炮小隊。所以將他作為第一責任人,也不算冤枉了他。也正是憑借著在宛平城外的炮聲,所謂的赫赫戰功,他才能以非陸軍大學的身份做到大佐聯隊長的位置。

不過雖說已經是毛麟鳳角了,但是對於一木清直來說,心中的野望並不比第七師團那兩位陸軍大學正規畢業生少。雖說做到將軍的希望幾乎沒有,但幾乎並不代表絕對。在距離將軍隻有一步之遙的情況之下,這個家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已經快要瘋了。

雖說因為這個家夥在盧溝橋的表現,而最終做到了大佐聯隊長的位置。但非陸軍大學畢業的關係,讓他的晉升速度遠不如他軍內的陸大畢業生的那些同僚們。眼下已經四十九歲高齡的他,實際上已經到達了晉升將軍的年齡最後底線。

現在的日本陸軍還不是幾年後,因為大勢擴充兵力,而導致現役軍官不夠用。將那些退出現役已經多年的預備役軍官,不管能力和水平如何,甚至年紀大小都顧不上,一股腦的都拉回來組建新的師團。

到了最後階段,甚至部隊之中出現五十多歲的大佐大隊長,四十多歲的中佐大隊長的例子比比皆是。正規的野戰師團倒還好一些,還是以正常年齡的軍官為主。那些所謂的下轄兩個旅團,八個大隊兵力的的丁種師團,可就是沒有這麼幸運了。在一個師團,還大量出現過大隊長的年紀,比自己的頂頭上司少將旅團長還要大的情況。

眼下的日本陸軍,因為眼下陸軍士官畢業生的數量,還是比較充足。再加上從老兵之中選拔特任的大量軍官,以及因為戰功晉升的軍官。軍官的數量和質量,特別是中高級軍官的數量和質量還是夠用,甚至還可以說讓人相當滿意。

所以別看已經與中國整整打了四年,但是還在的執行到達一定年齡無法晉升之後,軍官轉入預備役,官兵也正常實行到服役期滿之後便正常退伍製度。而不是像幾年後,隻要入伍就是來了別想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